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种植体作为增强正畸支抗的措施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微种植体的植入手术简单,可提供绝对支抗,患者舒适感高.本文从微种植体的历史研究背景、作用原理、形态设计影响,植入方式和部位,临床应用,并发症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详尽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针药联合组、单纯中药组和匹维溴铵组各50例,分别给予针刺治疗+调肝理脾方、调肝理脾方和匹维溴铵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结束后第1、3个月随访时,3组总症状积分改善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针药联合组总有效率93.9%,单纯中药组为85.7%,匹维溴铵组为73.9%,针药联合组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腹痛腹胀、排便次数、大便性状等主要症状方面,针药联合组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减少每天排便次数及改善排便急迫感方面,针药联合组明显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配合调肝理脾方治疗IBS-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断指再植术后断指成活的相关因素及对策,以提高再植成功率。方法对87例断指再植患者(94指)进行断指成活术后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成活86指,缺血性坏死8指,总成活率92%。根据断指再植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术后功能优良率92%。结论对影响断指再植术后断指成活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对策,有助于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促进手指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IBS-D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中医组(n=61)和西医组(n=61)。中医组给予健脾调肝温肾方并随证加减治疗,西医组给予匹维溴铵片口服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VAS量表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痛程度,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炎性反应因子、免疫功能、胃肠激素、脑肠肽指标水平和肠黏膜MC数量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IFN-γ、IL-8及IL-12水平、CD8~+T细胞比例、MOT及GAS水平、5-HT及SP水平、VAS评分、大便性状评分及MC数量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IL-10、CD3~+、CD4~+及CD4~+/CD8~+T细胞比例、VIP、CCK及CG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或P0.01),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健脾调肝温肾方可显著改善IBS-D患者胃肠蠕动功能,平衡机体炎性反应因子水平,降低肠黏膜内MC数量并有效减少5-HT释放,进而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自制疏肝健脾汤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清P物质(SP)及神经肽Y(NPY)水平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统计2组临床有效率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5-HT、CGRP、SP、NP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临床各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在腹痛、腹泻、腹胀及倦怠乏力方面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2%(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2例(6.25%),对照组复发8例(3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汤结合西药的综合治疗法显著降低IBS-D患者血清5-HT、CGRP、SP、NPY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的效果。方法:收集SSS患者2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分析其超声表现等。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经彩超确诊,其中,23例为动脉粥样硬化型,5例为大动脉炎型;8例为不完全性窃血,20例为完全性窃血。彩超特征主要表现为SA起始部位闭塞或狭窄,患侧的VA血液逆流,且患侧上肢的BA血流明显异常。结论:SSS具有特征彩超表现,对于临床诊断以及病因判断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偏头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的搏动性头痛,属于原发性头痛的一种,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其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质量。在总人口中约有6%的男性和18%的女性受到影响。1988年世界头痛协会(HIS)按其临床表现将偏头痛分为有先兆的偏头痛(migraine with oura.MA)和无先兆的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oura.MO)。针灸治疗偏头痛有较好效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断指再植的成活率也越来越高。影响断指再植的成活率不仅与断指损伤的机制、程度和吻合技术等有关,同时术后众多因素影响着再植的成活率。我院于2005年4月-2009年8月共行断指再植87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87例(94指),男62例(67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即刻治疗和延迟治疗对癫痫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86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即刻治疗法,观察组采用延迟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2年内,对照组复发率为32%,观察组复发率为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81.40%低于对照组的9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即刻治疗法不仅能够有效制止癫痫症状,而且还能在短期内对病症的复发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而延迟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但癫痫病容易反复发作,无益于患者的长期健康。  相似文献   
10.
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与药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老年痴呆病在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中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56例老年痴呆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口服毗拉西坦片进行治疗,2片/次(0.8 g),3次/d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前提下,使用自拟补肾益智中药开展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生活自理情况进行记录。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5.00%,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痴呆病主要的发病机制和胆碱能缺失、基因突变有关系,在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之后,效果明显,可以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