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韩晓洁  佘振钰  俞彰  周国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2005,32(4):430-432,435,i001
目的 建立兔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含20%胎牛血清1640培养液对兔角膜缘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体外生长的形态,电镜观察培养细胞的超微结构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 植块48~72h细胞开始贴壁生长,7~10d形成良好的单层,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类似角膜上皮细胞;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间有桥粒连接,胞质丰富,胞质细胞器较多,含有线粒体等结构;免疫细胞化学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培养第8天少量细胞角蛋白K3(AE5)免疫反应呈阳性,细胞质被染色,培养第14天和第21天,较多细胞.AE5免疫反应阳性。结论 含20%胎牛血清1640培养液能作为角膜缘干细胞培养的基础液。应用组织培养方法获得的原代培养细胞具有与正常角膜缘干细胞相一致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人胚视网膜神经层分散细胞培养方法,并应用相差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视网膜神经地的体外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选择3-4个月的人胚胎视网膜为培养材料比较适合;(2)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元经历了贴壁、重聚、迁移、分化和相互接触的过程;(3)免疫组化显示神经元呈NSE阳性,非神经元细胞呈阴性。  相似文献   
3.
氧诱导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可量化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方法 将鼠龄为7d的C57BL/6J幼鼠17只暴露于75%氧浓度环境下饲养持续5d,然后回到正常空气中饲养;17只同龄幼鼠置于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作为对照。ADP酶法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的改变;用组织切片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目;视网膜组织切片用CD31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持续高浓度氧使幼鼠视网膜血管收缩、分支闭塞、中央部可见灌注降低,相对低氧使视网膜血管扩张、增生。组织切片可见正常对照组平均每张切片突破内界膜内皮细胞核数目<1个,给氧组平均24个/切片,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给氧组视网膜组织切片经用CD31抗体处理后显示内界膜玻璃体面细胞染色阳性。结论 该模型具有可重复性强、可定量研究的优点,是进行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及药物干预的合适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重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k4k5 (r-k4k5)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方法 将鼠龄为7 d的88只C 57BL/6J幼鼠置于75%浓度的氧环境中连续生活5 d,建立氧诱导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幼鼠模型。幼鼠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r-k4k5 500 ng(大剂量治疗组)、250 ng(小剂量治疗组) ,对侧眼注射相同体积的平衡盐溶液(balanced salt solution,BSS)作为对照。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酶染色法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改变 ;用组织切片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核数目,观察r-k4k5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视网膜血管分布规则、密度减少;治疗组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P<0.001);而且与小剂量治疗组相比较,大剂量治疗组内皮细胞细胞核数目减少,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01)。组织切片未见视网膜毒性及炎症反应。 结论 r-k4k5可以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有望成为防治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121-124)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N-甲基-N-亚硝脲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瑞玲  万瑾  佘振钰  吴根诚  张仁 《针刺研究》2006,31(5):276-279,F0002
目的:观察针刺对N-甲基-N-亚硝脲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变性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N-甲基-N-亚硝脲以50 mg/kg剂量腹腔注射于7周龄的SD大鼠诱导视网膜变性,然后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模型对照组,观察针刺治疗7 d后两组大鼠视网膜的形态学变化,并与同一时间点的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N-甲基-N-亚硝脲引起的大鼠视网膜变性明显,针刺组大鼠全视网膜外核层的损伤程度轻于模型组,外核层光感受器细胞的核固缩、深染以及光感受器的内、外节的损伤均轻于模型组。结论:针刺能够抑制N-甲基-N-亚硝脲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6.
探讨肾缺血再灌流损伤修复过程中颌下腺、胰腺、肾脏产生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大鼠右肾切除、左肾缺血60min继之再灌流不同时间模型,观察颌下腺切除后对肾功能和形态恢复的影响。用免疫组化和WestermBlot方法观察肾缺血再灌流损伤修复过程中肾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胰腺、颌下腺、肾脏和血清EGF以及肾组织EGF受体(EGFR)表达的变化。结果颌下腺切除后,损伤后的肾功能和肾组织形态结构恢复到正常的时间明显延长。PCNA免疫组化显示,60min肾缺血再灌流24h出现再生,再灌流3d再生修复达到高峰,再灌流7d基本消失。与此相对应,颌下腺、胰腺在再灌流1、3d时EGF表达明显增强,血清EGF含量增多,肾组织EGFR表达明显增强;再灌流7d时,颌下腺、胰腺EGF表达、血清EGF含量及肾组织EGFR表达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颌下腺、胰腺所产生的EGF在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的修复中可能起重要作用,EGF可能通过EGFR介导机制促进损伤肾小管上皮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人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含20%胎牛血清1640培 养液对人角膜缘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 植块3~4d后细胞开始贴壁 生长,10~15d形成良好的单层,细胞呈圆形、卵圆形,类角膜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培养第11d,少量 细胞表达AE5,大量细胞表达p63。结论 应用20%胎牛血清1640培养液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的原代培养细胞具 有与正常角膜缘干细胞相一致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