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成功治疗所有发现的动脉瘤后仍有再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风险。荷兰的Wermer等对复发性SAH的特征、再次治疗的并发症和患者的转归进行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Neurosurgery上。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犬宽颈动脉瘤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观察支架置入及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后动脉瘤口处新生内膜覆盖情况,进一步分析评价网孔支架置入及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方法8只犬建立双侧颈动脉宽颈动脉瘤模型,一侧行支架置入,对侧行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分别对术后2d、1个月和1年组织病理学检查(大体观察,光镜检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单纯支架置入治疗动脉瘤很难形成瘤内血栓,支架网丝可以促进新生内膜生长,但较难完全覆盖动脉瘤口,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可以较快促进瘤内血栓形成,并能促进新生内膜完全覆盖动脉瘤口。结论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可以促进动脉瘤的解剖学治愈,但尚需人类组织学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和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 ,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 0 0 1年到 2 0 0 3年我科门诊及病房治疗的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2 6 5例 ,其中支架治疗组 16 0例 ,单纯药物治疗组 10 5例。结果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CAS)手术的技术成功率 10 0 % ,血管狭窄由术前平均 79.5 %± 14 .6 %降至术后平均 11.2 %± 7.8% (P <0 .0 1) ,血管直径由术前 1.5± 0 .6mm恢复至 4 .1± 0 .4mm。治疗 30d内支架组和药物组各有 1例大卒中 (0 .6 3%、0 .95 % ,P >0 .0 5 ) ,药物组死亡 1例 (0 .95 % ) ,支架组无死亡。平均随访 13.5个月 ,支架组无死亡 ,同侧卒中 1例(0 .6 3% ) ,总的卒中和死亡 2例 (1.2 5 % ) ,药物组同侧卒中 4例 (3.81% ) ,死亡 1例 (0 .95 % ) ,总的卒中和死亡 5例 (4 .76 % )。支架组再狭窄 1例 (0 .6 3% ) ,因患者临床没有脑缺血症状 ,未进行再次治疗。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和预防卒中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其围手术期总的卒中和死亡率低 ,1年随访卒中复发率和再狭窄率低 ,较单纯药物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脑室内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转归不良的预测因素。最近Neurosurgery报道了一项脑室内注射tPA治疗伴有脑室出血的动脉瘤性SAH的可行性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支架植入及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犬颈动脉宽颈侧壁囊性动脉瘤实验研究评价动脉瘤栓塞后的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学改变。方法 于6只健康犬双侧颈动脉分别建立宽颈侧壁动脉瘤,一侧单纯支架植入,对侧行支架植入结合弹簧圈栓塞。行血管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并观察大体解剖及电镜检查:结果单纯支架植入的动脉瘤内无血栓形成,瘤颈处新生内膜生长较慢,而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的动脉瘤内很快形成血栓,新生内膜能完全覆盖动脉瘤颈。结论 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宽颈动脉瘤不但可以降低动脉瘤再破裂的风险,而且能达到动脉瘤解剖学治愈。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睡眠和觉醒障碍的患病率、严重程度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Schuiling等进行了一项研究,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Stroke上。该研究前瞻性募集了89例连续的SAH患者,其中83例患者完成了发病至少1年(1~3.4年)的评价睡眠和觉醒障碍(SDL和Epworth睡眠评分)的问卷调查。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价功能转归,SF36评估QoL,将严重睡眠障碍的发生与神经功能转归和QoL评分联系起来,并将后者与来自一个荷兰对照人群的资料相对比。在20例有严重睡眠障碍的患者亚组中,在患者家进行为期48h的多导睡眠描记检查。结…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高灌注综合征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少见 ,但很严重的并发症 ,我们报道 1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 2 0 0 4年 3月我科收治 1例严重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行支架成形术后出现的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在全麻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先后植入 6mm× 30mm、10mm× 4 0mmPrecise支架 ,予以 5mm× 2 0mm球囊导管后扩 ,狭窄明显缓解 ,患者出现血压增高至 2 30~ 30 0 10 0~ 130mmHg ,心率缓慢 5 5次 min ,急查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出血约80ml,急诊在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术后患者呈植物生存状态。结论 支架成形术后脑出血与脑过度灌注有关 ,同侧 >90 %高度狭窄合并有对侧狭窄是高灌注综合征危险因素之一。术中术后TCD监测 ,及时发现脑组织高灌注状态 ,有助于减少脑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脑室内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转归不良的预测因素.最近Neurosurgery报道了一项脑室内注射tPA治疗伴有脑室出血的动脉瘤性SAH的可行性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临床资料分析了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178例。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伤情特点、早期急诊抢救程序及致命伤救治原则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有助于急诊救治的“五、四、三、三、二”要点:即五项生命指标(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四大部位(颅脑、胸、腹、骨)伤情;三项急救措施;三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类型的救治;二种损伤可能互相掩盖伤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CAS的早中期效果和并发症与防治该病的“金标准”方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mectomy,CEA)相当。随着近年来神经介入技术设备不断完善,颈动脉支架质量的提高,颈动脉的血管内支架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