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普萘洛尔传递体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普萘洛尔传递体。将药物/磷脂摩尔比、Span-80/磷脂摩尔比、探头超声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及变形性指数为效应指标,求算总评"归一值"并采用Design-Expert 8.0软件进行效应面法优化,确定最佳处方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确定最优制备工艺为:药物/磷脂摩尔比19.83%、Span-80/磷脂摩尔比21.08%、探头超声时间10.29 min,以该处方工艺制备所得传递体的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及变形性指数分别为76.63%,4.80%,52.82 nm,20.83,且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偏差均较小。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普萘洛尔传递体的处方工艺优化,优化所得处方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海马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模型组、TMP低、中、高剂量组灌胃20、40、60mg/kg TMP,1次/d,连续30d。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海马神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1-40、Aβ1-42、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平台停留时间、跨平台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不同pH对普萘洛尔稳定性及离体透皮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普萘洛尔浓度;以4 500 lx光照及100℃高温进行加速试验,研究其在pH5.0~9.0内的稳定性;以正辛醇-磷酸盐缓冲液为模拟系统,采用摇瓶法测定不同pH下的lgP(油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并以大鼠腹部皮肤为模型,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pH对药物透皮性能的影响。结果普萘洛尔对热稳定,但在光照条件下发生降解,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且具有明显的pH依赖性,表现为当pH高于7.4时降解速率常数显著增加。另外,普萘洛尔lgP随pH升高而增大,当pH在7.0以上时,lgP值均大于1,并表现出良好的透皮性能;当pH在7.0以下时,lgP及透皮性能均急剧下降。结论本研究为普萘洛尔经皮给药制剂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氢化大豆磷脂(HSPC)和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为复合磷脂,制备了马钱子总生物碱复合磷脂脂质体,并与常规的DPPC温敏脂质体比较温敏释放性质.采用浸渍法提取马钱子总生物碱并进行了纯化.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和隐形脂质体技术制备了马钱子总生物碱复合磷脂脂质体、温敏脂质体、不具备温敏释放性质的常规脂质体,比较了三者的包封率、粒径、电位、温敏释放行为.3种脂质体的包封率相当,复合磷脂脂质体与温敏脂质体的粒径明显小于常规脂质体,但载体的表面电位没有差别.比较了3种脂质体在37,43℃下释放行为的差别,结果表明,马钱子总生物碱复合磷脂脂质体在37℃的释放明显低于温敏脂质体,而在43℃的释放度高于温敏脂质体,常规脂质体由于相变温度很高,在这2种温度下都几乎不释放.该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溶血磷脂用量减少2.5倍的情况下,复合磷脂脂质体具有更好的温敏释放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佛手挥发油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阿霉素(ADR)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确定佛手挥发油无毒剂量。取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分为对照组、ADR组(19.71μg/mL ADR)、佛手挥发油组(7.5μg/mL佛手挥发油)、ADR+PI3K抑制剂(LY294002)组(19.71μg/mLADR+20μmol/L LY294002)、ADR+佛手挥发油组(19.71μg/mL ADR+7.5μg/mL佛手挥发油)。结果 与对照组和佛手挥发油组比,ADR组、ADR+LY294002组和ADR+佛手挥发油组G0/G1期细胞占比下降(P<0.05),G2/M期细胞占比上升(P<0.05),细胞凋亡率上升(P<0.05),PI3K、AKT、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抗凋亡基因(Bcl-2)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表达及p-PI3K、p-AKT水平下降,p2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P<0.05);与ADR组比,ADR+LY294002组和ADR+佛手挥...  相似文献   
6.
马钱子生物碱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马钱子总生物碱中主要有效成分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并与同浓度单成分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超滤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马钱子生物碱在大鼠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结果.单成分的马钱子碱在0.520,1.300,2.600 mg·L-1下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65.60±3.01)%,(68.20±7.80)%,(59.58±3.78)%.单成分的士的宁在0.936,2.340,4.680 nag·L-1下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66.17±6.36)%,(67.10±2.52)%,(57.21±0.79)%.马钱子总生物碱中马钱子碱在0.519,1.288,2.607 nag·L-1下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62.19±2.45)%,(69.55±5.84)%,(61.76±3.68)%;马钱子总生物碱中士的宁在0.940,2.338,4.674 nag·L-1下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54.79±3.55)%,(57.13±4.49)%,(59.31±3.65)%.结论:马钱子碱和士的宁与血浆蛋白具有中等强度的结合,马钱子总生物碱中马钱子碱与同浓度单体相比,蛋白结合率差异不大;总碱中士的宁与同浓度单体相比,蛋白结合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