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介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导向槽设计方法及其使用效果。方法 以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依据临床常用引流硅胶管外径,设计钻孔引流导向槽,长19 cm,呈“J”形,腹侧砂轮磨除呈槽状,硅胶管可通过该槽导入颅内血肿腔。结果 手术操作成功,无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复查头颅CT可见置管方向满意。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使用导向槽可有效降低置管难度,提高钻孔引流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供丰富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术前评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血供丰富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CTA或DSA明确瘤周血管走形及肿瘤血供情况,发现肿瘤血运丰富,首先行颈外动脉血管内栓塞治疗,然后经显微手术行脑膜瘤切除术,分析病人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等,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28例肿瘤全切除(Simpson分级Ⅰ、Ⅱ级)21例,次全切除(Simpson分级Ⅲ级)6例,部分切除(Simp-son分级Ⅳ级)1例。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cow out scale,GOS)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8例,Ⅳ级19例,Ⅴ级1例。结论完善术前评估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应用血管成像技术及栓塞术配合显微手术治疗血供丰富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对提高肿瘤切除程度,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研究荧光素钠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定位应用。方法将16例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荧光组,荧光组术中应用荧光素钠定位,2组术后进行肿瘤切除率对比,术后3个月按照Karnofsky量表进行对比,术后6个月复查MRI了解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肿瘤全切2例,次全切6例;荧光组肿瘤全切7例,次全切1例。术后3个月按照Karnofsky量表(KPS)评分:对照组有效率12.5%,荧光组有效率50%;16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行MRI复查,对照组肿瘤复发2例,荧光组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应用荧光素钠作为胶质瘤术中的荧光指导,术中可以实时、直观地判断肿瘤边界,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肿瘤全切率,且经济、方便,为后期综合治疗提供基础,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内镜辅助显微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占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鞍区占位患者8例,均经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并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占位,分析其治疗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例患者术后均立即复查颅脑CT,其中7例患者无术后出血,1例患者示鞍区高密度影,考虑术区渗血并填塞自体脂肪组织。8例患者术后3 d复查颅脑MRI,其中7例示肿瘤完全清除,1例有少量残留。8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尿崩症,经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后好转,无一例出现术后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随访半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内镜辅助显微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占位安全可行,对肿瘤清除效果好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万古霉素注射在颅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38例患者给予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万古霉素注射治疗.结果 38例患者经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其中恢复良好24例(63.1%),mRs为0~1,轻度残疾6例(15.8%),mRs为2,中度残疾5例(13.1%),mRA为3,重度残疾1例(2.6%),mRs为4,植物状态生存1例(2.6%),mRs为5,死亡1例(2.6%).结论 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万古霉素注射对于颅内感染患者是有效并切实可行的,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经济、便于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创伤性轴索损伤(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BI)大鼠模型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8只、损伤合并低氧血症组(B组)8只及损伤合并低氧后复苏组(C组)32只,根据不同氧浓度C组又分为21%、50%、75%、100%4个亚组。应用自制的TAI致伤装置制备模型,大鼠致伤后给予10%浓度氧吸入30 min制成低氧血症性SBI模型,之后给予不同氧浓度混合气体1 h,检测大鼠不同氧浓度通气复苏后24 h、1周时MDA、SOD变化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及C组24 h时MDA含量明显升高,1周后恢复至正常水平;C组与B组比较,21%、50%亚组的MDA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随氧浓度升高MDA值逐渐升高。B组及C组24 h时SOD含量明显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时仍低于正常水平;C组与B组比较,给予21%氧复苏时SOD值明显升高(P0.05),给予50%、75%氧复苏时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100%氧复苏时SOD值明显降低(P0.05);C组随氧浓度升高SOD值逐渐降低。结论:适当的给氧治疗能改善和纠正脑组织缺氧,但随着给氧浓度的增加,MDA不断增高,SOD则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的不断更新,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但是颅内宽颈动脉瘤一直是神经介入治疗的难点,特别是老年患者。近几年出现的Lvis支架,因为其更高的金属覆盖率、编制特性,良好的顺应性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中。本文收集本院神经外科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在颅内幕上病变手术中Sina软件定位与神经导航定位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开颅手术治疗的20例颅内幕上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术前定位方法将病人分为Sina定位组(n=10)和导航定位组(n=10),Sina定位组术前采用Sina软件定位,设计手术切口。导航定位组术前采用神经导航系统定位,设计手术切口,术中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评估病变切除情况。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定位时间、术中病变暴露情况、术后病变切除情况以及GOS评分。结果 Sina定位组在颅内幕上病变定位时间上短于导航定位组(P=0.001),两组病人在术中病变暴露、病变切除情况、术后GOS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幕上病变中,Sina软件可以做到快速定位,为手术提供简便的定位方法,因其经济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