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癌痛患者采用疼痛专科护理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4例恶性肿瘤癌痛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由疼痛专科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3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疼痛程度以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综合医院成立疼痛专科护理小组,对恶性肿瘤癌痛患者给予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癌痛治疗认知度,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中晚期肿瘤患者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96例中晚期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模式的护理,观察组进行家属参与模式的护理,并于治疗1个月、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与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以及希望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后1、2个月生存质量、自我效能感以及希望水平的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提高中晚期肿瘤患者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的效果非常好,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意识和生活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3.
何育兰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722-172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经股动脉穿刺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术的运用与作用。【方法】对48例经股动脉穿刺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实行及时、全面、准确的健康教育与护理。【结果】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及时、全面、准确的健康教育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在预防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制定PICC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体制,将化疗需要长期置管的80例肿瘤患者依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导管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 PICC质量监控。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操作时间(33.5±4.77)min ,显著短于对照组(57.5 ± 7.55)min ,置管出血量(0.41 ± 0.12)mL显著少于对照组(1.73 ± 0.3)mL ,一次置管成功率84.15%显著高于对照组55.73%( P <0.01),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中无深静脉血栓与导管阻塞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例次率)4%与10%( 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例次率为10%,低于对照组30%;感染发生例次率为2.5%,低于对照组6%( P<0.05)。穿刺点渗血在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PICC的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可有效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我院对52例患者采用此法治疗的护理.结论:我们在临床上采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简化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芳  何育兰  田馨怡 《护理研究》2014,(14):1703-1704
[目的]了解化疗对住院白血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86例住院白血病病人接受化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接受化疗后的白血病病人在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及心理维度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化疗前,但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维度平均分仍显著低于常模(P0.001)。[结论]住院白血病病人接受化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仍低于常模,仍应重视白血病病人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有效解决医疗费用增速过快的社会问题,开始推行全程管理模式,在患者管理、医疗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特有的优势,引起了全球医疗界广泛关注[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基于全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艾滋病等疾患者的管理开展了大量研究,并验证了全程管理的有效性和优越性[2,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