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叉头蛋白3 (FOXP3)基因沉默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 A549细胞对阿霉素(Dox)敏感性的变化,阐明其参与Dox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FOXP3小干扰RNA(siRNA)片段转染至人NSCLC A549细胞,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转染)、si-NC组(转染对照siRNA)和si-FOXP3组(转染FOXP3-siRNA)。采用Westernblotting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FOXP3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增殖活性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各组A549细胞中分别加入0、10和20μmol·L-1 DAPT,作为0、10和20μmol·L-1 DAPT组;另取A549细胞,分别加入0μmol·L-1DAPT、 1.0mg·L-1Dox和1.0mg·L-1Dox联合10μmol·L-1DAPT,作为0μmol·L-1 DAPT组、1.0 mg·L-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阻断Notch1信号通路对肺腺癌细胞侵袭、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其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阐明Notch1信号通路在肺腺癌侵袭和转移及顺铂耐药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以γ-分泌酶抑制剂(DAPT)作为Notch1信号通路阻断剂作用A549细胞,分为0μmol·L-1 DAPT组(对照组)、10μ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 (IL-17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通过核转录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调控作用,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NSCLC术后石蜡标本55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正常肺组织和NSCLC组织中IL-17A和CD31的表达,分析IL-17A阳性表达率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IL-17A表达与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A549细胞)、外源性重组人IL-17A (rhIL-17A)组、BAY11-7082组(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和联合组(rhIL-17A+BAY11-7082),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IL-17受体A (IL-17RA)、P65、磷酸化P65 (p-P65)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48 h后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结果:NSCLC组织中IL-17A阳性表达率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叉头蛋白3(FOXP3)基因沉默对肺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及5-氟尿嘧啶(5-FU)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构建2段特异性针对FOXP3基因的siRNA片段,并将其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至肺腺癌A549细胞,同时设立转染无义序列的阴性对照组。将转染后的A549细胞分为3组:si-NC组(阴性对照)、si-FOXP3-1组和si-FOXP3-2组。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FOXP3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N-钙黏蛋白(N-cadherin)表达水平,Transwell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蛋白浓度。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5-FU处理A549细胞后FOXP3表达水平,CCK-8检测各组细胞对5-FU的敏感性,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糖蛋白(P-gp)表达水平。结果:与si-NC组相比,si-FOXP3-1和si-FOXP3-2组中FOXP3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鹿茸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b)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特异性,建立双重PCR技术鉴别鹿茸真伪的分子指纹特征。方法:利用碱变性法提取梅花鹿茸、马鹿茸、驯鹿茸和新西兰鹿茸的基因组DNA,应用引物设计软件Premier 5.0针对Cytb和COⅠ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为Cytb1、2和COⅠ1、2、3),采用单一及双重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筛选特异性强的引物,确定最佳PCR反应条件。结果:采用碱变性法提取的鹿茸基因组DNA片段长度为23 000bp,DNA纯度即A (260)/A (280)为1.80±0.02;应用单一引物进行PCR扩增无法鉴定鹿茸的真伪,而引物Cytb 1和COⅠ1组合后,解链温度为58℃时,梅花鹿茸(吉林、安徽)、马鹿茸均能扩增出395和525bp大小的2个片段,而驯鹿茸和新西兰鹿茸均未能扩增出相应片段;采用该提取方法及最优化的PCR反应条件,对市售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结论:双重PCR技术可从分子水平鉴别鹿茸的真伪,该方法特异性高、实用性强,且简便快捷,在鹿茸真伪鉴别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