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引言老年性痴呆症,也叫阿尔茨海默病。它的主要症状是"手脚不听话"。病人在写字、吃饭或做其他事情时,手会抖个不停。病情严重的,患者四肢都会出现无法控制的颤抖,说话、吞咽都很困难,完全失去了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行连续性空肠间置术与BillrothⅠ式及Roux-en-Y 式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 年1 月至2013 年6 月接受手术的远端胃癌患者95 例,按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3 组。A 组30 例患者行连续性空肠间置术,B 组32 例行BillrothⅠ式吻合术,C 组33 例行Roux-en-Y 式吻合术。比较3 组患者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及1 年并发症发生率、进食量、血浆白蛋白水平、体重及Visick 分级指数。结果 3 组患者术前PNI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A 组患者手术时间与B 组无明显差异,且均明显少于C 组的手术时间(均P<0.05)。术后6 个月及术后1 年3 组患者的进食量、体重及营养状况的恢复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A 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明显少于C 组(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明显少于B 组(P<0.05)。结论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连续性空肠间置,安全有效,与传统的BillrothⅠ式及Roux-en-Y 式吻合术比较,可缩短手术时间,更快的恢复患者的消化功能,维持消化道正常通路,防止胆汁反流,将有可能成为消化道重建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RID2在胰腺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胰腺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ARID2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RID2主要表达于细胞核。胰腺癌组织中ARID2阳性表达19例(31_7%),癌旁正常组织中ARID2阳性表达46例(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癌组织中ARID2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分期、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均P〈0.05),但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ARID2在胰腺癌中低表达,且其表达程度与胰腺癌进展呈负相关,提示其可能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抑癌作用,是胰腺癌预后的良好指标,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SMIA)行甲状腺切除的可行性及其在颈前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收治的采取SMIA手术治疗的60例单侧甲状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SMIA组),以同期采取低领弧形切口颈白线入路(LACA)手术治疗的60例单侧甲状腺癌病人作为对照(LACA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手术相关结果及术后颈前区功能的差异。采用EQ-5D-5L量表评估颈前区功能的主观感受,采用Hollander伤口评估量表评定切口愈合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引流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两组在保护颈前区功能和减少术后颈部不适感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SMIA组均优于LACA组;在切口愈合及临床效果方面,SMIA组Hollander伤口评估量表得分优于LA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SMIA行甲状腺切除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对甲状腺手术颈前区功能保护的作用优势明显,是安全可行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颈侧方切口甲状腺手术采用颈侧方切口,利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肌间的天然解剖间隙作为入路,从带状肌与颈动脉鞘之间进入甲状腺术区,首先辨识喉返神经及上下位甲状旁腺,离断上极血管,再分离Berry韧带,离断峡部,最后切除甲状腺。该手术可以避免传统手术对颈前区皮肤肌肉组织的创伤,患者术后颈部压迫感和吞咽牵拉感明显缓解。颈侧方切口甲状腺手术操作快捷,临床效果良好。本文介绍如何规范化地操作及手术注意事项等,以期更好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以及EPCAM作为胃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靶点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6 例胃癌组织及92例癌旁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EPCAM 的表达情况,分析并探讨EPCAM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92 例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50例(54.3%)EPCAM 蛋白为阴性表达,42例(45.7%)呈弱阳性表达。在436 例胃癌组织中,EPCAM 蛋白高表达179 例(41.1%),低表达257 例(58.9%),主要在细胞包膜表达。EPCAM 蛋白的表达强度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Lauren 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分期、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均P<0.01),而与患者性别、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无关(均P >0.05)。EPCAM 高表达患者的5 年生存率(57.2%)明显低于EPCAM 低表达胃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17.3%,P<0.05)。I、II 和III 期EPCAM高表达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EPCAM 低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P<0.05);IV 期EPCAM 高表达和低表达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EPCAM 表达、远处转移和TNM 分期(均P<0.05)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PCAM 在胃癌中高表达,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的TNM 分期显著相关,提示EPCAM 可以作为胃癌的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以及治疗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