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鱼腥草注射液关节内注射治疗踝关节扭伤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海源 《新中医》1999,31(4):46-47
踝关节扭伤是较为常见的软组织损伤。而传统的推拿、针灸、服药等治疗,往往疗程长,见效慢。笔者近年来,运用鱼腥草注射液直接关节内注入,治疗踝关节扭伤患者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8例均是23~35岁的青壮年。其中男6例,女2例;踝关节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海藻酸钠(KMG)微球和明胶海绵颗粒在肝动脉化疗栓塞中的栓塞效能、疗效,并探讨栓塞效能和疗效间的关系.方法 接受KMG微球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的同质中晚期肝癌患者各50例,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栓塞效能(术后1个月瘤灶的碘油沉积率)以及栓塞疗效,并比较栓塞效能与疗效间的关系.结果 术后第一个月的碘油沉积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1.32±13.322)%和(50.78±19.72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年肝内肿瘤进展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8%和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进展生存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和26%,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82%,72%和6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1、2年肝外肿瘤进展率分别2%,4%和20%,30%,有统计学意义.1年肝内肿瘤进展及1年无进展生存率,两组比较无差别.实验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2.2%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4.0%和30.4%;P=0.009,且1年肝内肿瘤进展率分比为4.1%和29.6%;P<0.001,肝外肿瘤进展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31%vs 35.5%;P<0.001.结论 KMG微球治疗应用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患者耐受良好;作为栓塞剂,较之明胶海绵颗粒,能取得更优的近期以及远期疗效. 肿瘤灶中碘油的沉积率作为栓塞效果的指标,碘油沉积率较高的肝癌患者其预后往往更优于乏碘油沉积的肝癌患者.  相似文献   
3.
苏良焱  何海源 《黑龙江医学》2021,45(23):2557-2558
从临床免疫学与检验的实验教学出发,结合临床型人才培养特点,探索如何通过合理优化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实验的教学内容、优化实验教学评价、增强结合临床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质量.探索如何通过改善实验室实验设备、配置及生物安全,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培养有动手能力、有综合判断处理问题能力的科研型医学检验人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miRNA-16(简称miR-16)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与危险分层、预后判断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31例MM患者的骨髓标本各10mL,并取5例健康骨髓捐献者的骨髓标本作为健康对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qRT-PCR)分析miR-16相对表达量变化。同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检测异常基因。统计学分析miR-16相对表达量与以iFISH为基础的Mayo危险分层的关系,和患者自身治疗前后miR-16的相对表达量差异。结果 miR-16在MM患者中相对表达量升高,与Mayo危险分层呈正相关。同时病程进展后的MM患者,miR-16相对表达量上升。结论 miR-16可作为临床判断MM疾病复发或进展恶化的指标,根据其表达量变化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途径(TRA)与经股动脉(TFA)途径行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行肝癌tace术患者154例,随机分为TRA组(经桡动脉路径穿刺)和TFA组(经股动脉路径穿刺)各77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治疗成功率、曝光时间、曝光剂量及造影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偏好比较TRA组明显高于TFA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肝癌tace术治疗时选择TRA或TFA穿刺无明显效果差异,但患者更易接受TRA。  相似文献   
6.
介入诊疗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介入诊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DSA检查,对38例出血征象阳性的患者中37例采用明胶海绵颗粒配合微弹簧圈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39例动脉造影中38例出血征象阳性,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接受栓塞治疗的37例中,止血成功36例(其中3例行第2次栓塞),均未发生与介入栓塞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最终2例患者转剖腹探查手术。结论介入技术是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安全、有效的诊疗手段,能快速明确出血动脉及部位,并迅速有效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