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32孔动态浊度试管仪在血站细菌内毒素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血站原辅材料进行抽检,使用动态浊度试管仪测定值做标准曲线,并检测其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标准曲线显示该方法线性关系好,实验稳定,灵敏度高;原辅材料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均小于药典的规定限,结果合格。结论 32孔动态浊度试管仪在血站原辅材料细菌内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良好,使用的原辅材料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流式微珠高分辨分型试剂检测样品HLA-A、B和DRB1的结果.方法 用美国one lambda公司流式微珠高分辨分型试剂对631例骨髓库样品进行HLA-A、B和DRB1三个位点的检测,计算用此试剂最终能得出高分结果 的比率.结果 631份样本中,三个位点均仅出现一组结果的只有3例,占0.475%.出现多组结果,但根据ASHI及NMDP标准能判为高分辨的,A位点有489例,占77.50%;B位点有520例,占82.41%;DRB1位点有582例,占92.23%;A、B和DRB1三个位点均能得出高分辨结果的有374例,占59.27%.结论 使用流式微珠高分辨试剂指定高分辨结果是可行的,大多数标本可获得高分辨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和分析南方汉族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的基因频率和单倍型。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specific primers,PCR-SSP)技术对南方地区7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KIR基因的检测和分析,并与77例随机健康对照人群KIR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共检出16个KIR基因;在AML患者中检出15种基因型,正常人群中检出18种基因型。结论与正常人比较,AML患者各KIR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动态浊度法在血站细菌内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32孔动态浊度试管仪在血站细菌内毒素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血站原辅材料进行抽检,使用动态浊度试管仪测定值做标准曲线,并检测其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 标准曲线显示该方法线性关系好,实验稳定,灵敏度高;原辅材料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均小于药典的规定限,结果合格.结论 32孔动态浊度试管仪在血站原辅材料细菌内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良好,使用的原辅材料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能表达小鼠白细胞介素5(mIL-5)的质粒并鉴定其蛋白的体外瞬时表达。方法以含有mIL-5cDNA序列的质粒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小鼠IL-5基因片段后,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VAX1mIL-5。通过双酶切、PCR及插入片段序列测定对质粒进行鉴定。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VAX1mIL-5在HeLa细胞的瞬时表达。结果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实,插入片段正确,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其可以在HeLa细胞中瞬时表达。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1mIL-5可以在HeLa细胞中瞬时表达小鼠IL-5的蛋白,为下一步利用IL-5作为DNA疫苗黏膜免疫佐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深圳地区随机健康无关汉族人群HLA-DRB1、DQB1、DQA1、DRB3、DRB4、DRB5、DPA1、DP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精确性,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丢失的原因及室内关键质控体系建立策略。方法:采用Mi Seq DxTM NGS平台对1 012例样本完成HLA-II类等位基因分型。对质控体系软件提示的疑难样本和HLA-DRB1纯合子样本采用PCR-SSOP法或PCR-SBT法进行确认。结果:检出HLA-DRB1、DRB3、DRB4、DRB5、DQA1、DQB1、DPA1、DPB1等位基因分别有45、7、5、7、17、21、10、27种。常见等位基因(频率>10%)有HLA-DRB1*09:01(17.09%)、15:01(10.72%);DRB3*02:02(25.99%)、03:01(10.18%);DRB4*01:03(36.46%);DRB5*01:01(15.42%);DQA1*01:02(20.01%)、03:02(17.19%);DQB1*03:01(19.47%)、03:03(17.98%)、05:02(11.66...  相似文献   
7.
背景:Flow-rSSO结合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和PCR-SSO技术的高通量分型方法,是目前国外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中应用最多的方法。 目的:筛选同组不同等位基因之间的微珠反应格局,加强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方法的标准化,使分型向最快最准确的方向发展。 方法:使用TECAN DNA全自动工作站从457份中华骨髓库捐献者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DNA样本用One Lambda rSSO HLA-A、B和DRB1基因分型高分试剂盒进行PCR扩增、分子杂交和Luminex流式磁珠分析仪检测。参考One Lambda公司提供等位基因微珠格局表(HLA-A, B and DRB1)分析常见等位基因,并对常见等位基因与微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结果与结论:同一组常见等位基因除相同微珠反应格局外,与某个或某几个有区别的微珠是密切相关的。就临床组织器官移植而言,采用中分辨度DNA分型技术是最佳选择,一方面有利于快速筛选,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匹配难度。就科研工作而言,一般采用高分辨率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在群体遗传学研究中,发现一个样本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位点结果异常,而国际上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等位基因相关的报道较少。 目的:鉴定一个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01相关的新变异等位基因。 方法:在群体遗传学研究中,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分型方法,对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基因第2外显子进行双向测序。对出现异常分型结果的样本,进行分子克隆和单倍体测序。 结果与结论:发现一个样本的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位点结果异常,经分子克隆和单倍体测序,检出了一个正常的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01:03和一个DPA1*01相关的新变异等位基因,该新等位基因的序列与DPA1*01:03的序列最接近,其差异是在第二外显子区域的242位碱基发生A>G的替换,并导致了相应的第50位密码子由CAA>CGA,编码的氨基酸残基由谷氨酰胺变成精氨酸。该等位基因为人类白细胞抗原新的等位基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白细胞抗原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01:11(提交序列号HWS1001544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深圳市无偿献血个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HLA)-E表达水平,并分析HLA-E基因型与HL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15年8月至10月于深圳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的82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epmate淋巴细胞分离管分离82例献血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然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淋巴细胞表面HLA-E的表达水平;同时提取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的DNA,采用PCR-直接测序法(SBT)进行序列测定,判定其HLA-E基因型;并且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不同HLA-E基因型献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HLA-E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82例献血者中,检出的HLA-E*01∶01/*01∶01基因型频率为20.7%(17/82),HLA-E* 01∶01/* 01∶03基因型频率为41.5%(34/82),HLA-E*01∶03/*01;03基因型频率为37.8%(31/82),3种基因型献血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HLA-E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57±0.66、3.32±1.33和3.77±1.26,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62,P<0.05).其中,HLA-E* 01∶03/* 01;03基因型献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HLA-E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HLA-E*01∶01/*01∶03基因型献血者,HLA-E*01∶01/* 01∶01基因型献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HLA-E相对表达量最低,并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LA-E*01∶03/*01∶03基因型与HLA-E*01∶01/* 01∶03基因型比较,t=2.402,P<0.05;HLA-E*01∶03/*01∶03基因型与HLA-E* 01;01/*01∶01基因型比较,t=4.212,P<0.001;HLA-E*01∶01/* 01∶03基因型与HLA-E*01∶01/*01∶01基因型比较,t=3.054,P<0.01).结论 深圳市健康献血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HLA-E表达水平与其基因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深圳地区汉族人群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MIC)B等位基因多态性及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于广东省深圳市血液中心献血的202例无血缘关系的深圳地区汉族健康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行设计的MICB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引物及测序引物,采用PCR-直接测序(SBT)法对献血者MICB基因第2~4外显子进行序列测定,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本组深圳地区汉族人群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多态性结果与不同地区人群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深圳市血液中心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于采血前与之签订相关伦理学文件.结果 本组202例深圳地区汉族人群中,共检出的MICB等位基因10种,基因型24种.本组人群的MICB基因多态性以MICB* 00502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最高,占51.2%,其次为MICB* 00201 (19.8%),MICB* 00401 (8.7%),MICB* 014(5.7%)及MICB* 008(5.2%).MICB基因型以MICB* 00502-MICB* 00502频率最高,占35.6%.MICB* 013为威尔士人群特有基因,在深圳地区汉族、韩国、西班牙人群中均未检出.MICB* 018等位基因在德国健康人群、奥地利、摩洛哥、澳大利亚及其他亚洲人群中均未检出,在深圳地区汉族人群却有较高的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达1.5%.结论 深圳地区汉族人群的MICB等位基因分布与其他不同地区人群相比,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态性且有其自身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