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硬膜外腔注射咪唑安定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硬膜外腔注射咪唑安定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陈国振*谢焕佳*张志辉*黄宇华*何柱良*我院从1994年6月以来,采用咪唑安定硬膜外腔注射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本组40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2.72岁,ASAⅠ~Ⅱ级。将患者分为四...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小剂量吗啡(Mor)超前镇痛联合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下肢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96例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成P组(左旋布比卡因组,L-Bup)和MP组(吗啡+左旋布比卡因,Mor+L-Bup),各48例,行L2、3或L3、4腰硬联合穿刺术。P组鞘内注射L-Bup 10 mg,MP组则为L-Bup 10 mg+Mor 0.5mg。两组均于硬膜外腔头向置管4 cm,术后30 min行PCEA。结果:吗啡、左旋布比卡因联合使用组,其镇痛满意率和PCEA药量使用时间均大于单纯左旋布比卡因组(P<0.05)。结论:小剂量Mor超前镇痛联合术后PCEA镇痛效果满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连续腰麻(CSA)对老年病人下肢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病人40例,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连续腰麻组(CSA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组(CEA组,对照组),每组20例.CSA组常规行连续腰麻穿刺置管,给予0.37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0.75%布比卡因和10%葡萄糖注射液1:1体积混合)0.5~1.0 ml,CEA组常规行连续硬膜外穿刺置管,给予试验量2%利多卡因3 ml和追加0.7596罗哌卡因8~10ml,两组病人麻醉平面均控制在T10以下.分别于手术前一天早上(T0)、手术当日麻醉前(T1)、麻醉后1 h(T2)、术毕(T3)、术后24 h(T4)及术后48h(T5)各时间点检测血压(BP)、心率(HR),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并采静脉血检测血浆皮质醇(COR)和血糖(BS).结果 T0及T1时,患者平均动脉压(MAP)、H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COP和BS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SA组MAP、HK及KPP在T1时显著升高(与T0时比较,P<0.01),而在T2时即恢复至T0水平,并持续至T5(与T0比较,P>0.05);上述各指标在麻醉后各时点(T2~T5)与T1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COR在T1时显著升高(与T0比较,P<0.01),麻醉后(T2~T5)降低(与T0比较,P>0.05),麻醉后各时点(T2T5)与T1比较显著降低(P<0.05或0.01);BS在T1时升高,与T0比较P<0.05,麻醉后降低,各时点与T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T1比较,T2至T5其降低则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上述CSA各指标围术期的变化与CEA组相似,而且各时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SA用于老年病人下肢手术,能减轻病人围术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儿科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30例,单次静脉给予异丙酚1.0mg.kg-1,使其入睡。麻醉诱导给予异丙酚2.5mg.kg-1,REM1μg.kg-1,诱导完成3min后置入喉罩,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维持给予异丙酚9.0mg.kg-1.h-1,REM0.1μg.kg-1.min-1持续输注。观察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HR及BP)及呼吸功能(SpO2及RR)的变化,记录麻醉期间并发症和用药情况,以及术毕停药后患儿清醒的时间。结果:全组30例病人麻醉效果均满意,手术时间(64±24)min,术毕停用REM后患儿清醒时间(10±5)min。整个麻醉期间HR、BP、SpO2及RR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可满足儿科手术的麻醉要求,但应密切注意呼吸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用于全麻后气管拔管期对病人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全麻手术病人36例,随机分为L组(氯诺昔康组),T组(曲马多组)和C组(对照组),监测麻醉不同时段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呼吸稳定评分(BS)、清醒程度评分(CS)、肢体运动评分(ES);记录拔管时间,病人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时病人躁动情况。结果:L组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组则较长;两组拔管期躁动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各时间点MAP与麻醉前比较均无差异(P>0.05);T组拔管时HR高于麻醉前(P<0.05),拔管后5 m in时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L组在各时间点均较为平稳(P>0.05);两组MAP、HR在拔管时和拔管后5 m in均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拔管后5 m in和10 m in各时间点CS、ES均T组较对照组低(P<0.05),L组无差异(P>0.05)。结论:在拔管期间使用氯诺昔康,可减少拔管期病人的不良反应,且不延长拔管时间,对呼吸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连续腰麻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连续腰麻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 4 2例 ,ASAⅠ~Ⅲ级 ,随机分为连续腰麻组 (CSA组 )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组 (CEA组 )。比较两组麻醉效果 ,观察麻醉前后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 ,比较两组麻醉后循环波动情况 ,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CSA组感觉运动阻滞完善 ,术中无需辅助用药 ;其麻醉平面低于CEA组 (P <0 0 5 ) ,运动神经阻滞明显优于CEA组 (改良Bromage评分 ,P <0 0 1) ;CEA组有 5例 (2 3 8% )患者术中麻醉效果不满意 ,需用静脉辅助药 ,与CSA组比较 ,P =0 0 5 7。CSA组麻醉后 3min开始出现血压下降 ,CEA组麻醉后 15min开始出现血压下降 ,但CEA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CSA组 (P<0 0 1) ,且CEA组有 11例 (5 2 4 % )术中出现低血压 ,需用麻黄碱处理 ,而CSA组仅 1例 (4 8% )术中出现低血压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CSA组术中并发症低于CEA组 (P <0 0 5 )。结论 CSA较CEA麻醉起效快 ,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完善 ,血流动力学维持平稳 ,并发症少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用于老年患者的下肢手术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连续腰麻对老年高血压病人下肢手术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高血压Ⅰ~Ⅱ期的老年下肢手术病人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连续腰麻组和连续硬外麻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1,3,5,10,15,30min,1h,2h,术毕时的MAP,HR,SPO2变化。结果 连续硬外麻组MAP较连续腰麻组下降显著。结论 连续腰麻在老年高血压病人手术应用中血液动力学更平稳,麻醉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腰麻(CSA)对老年病人围术期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老年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连续腰麻组(CSA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组(CEA组)。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1 h(T1)、术毕(T2)、术后12 h(T3)各时间点检测红细胞流变性。结果:两组病人T0红细胞流变性各项指标比较无差异。红细胞压积T2-T3均低于T0(P<0.05或0.01);血沉方程K值仅T2时低于T0(P<0.05),T3回升,与T0比较无差异(P>0.05)。CSA组红细胞聚集指数仅T3低于T0(P<0.01),而CEA组均低于T0(P<0.01),但麻醉后各时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在整个围术期均未改变。结论:连续腰麻可以改善老年病人红细胞流变性,有利于减少围术期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连续腰麻(CSA)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状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连续腰麻组(CSA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组(CEA组,对照组),每组20例。CSA组常规行连续腰麻穿刺置管,给予0.37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CEA组常规行连续硬膜外穿刺置管,给予试验量2%利多卡因3ml和追加0.75%罗哌卡因8~10ml,两组患者麻醉平面均控制在胸10以下。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1h(T1)、术毕(T2)、术后24h(T3)、术后48h(T4)各时间点采血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CSA组血浆黏度T2-T3降低(与T0比较,P〈0.05或0.01),全血低切黏度T3-T4低于T0(P均〈0.01)、全血中切黏度T2-T4均低于T0(P〈0.05或0.01),全血高切黏度T3-T4低于T0(P〈0.05或0.01);CEA组血浆黏度T1-T3降低(与T0比较,P〈0.05或0.01),全血低切黏度T2-T3低于T0(P〈0.05或0.01)、全血中切黏度仅T3低于T0(P〈0.01),全血高切黏度T3-T4低于T0(P〈0.05);上述各指标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腰麻同样可以改善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血液中心肌钙蛋白和心肌酶,评价单侧连续腰麻(UCSA)对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情况。方法选择行股骨头置换术老年冠心患者62例,年龄65~80岁,ASAⅡ级,随机分成UCSA组(Ⅰ组)和CEA组(Ⅱ组),每组31例。用针刺法测定阻滞范围及平面,监测记录麻醉前后各时点MAP、HR、SpO:变化及心电图sT段改变情况。在麻醉前、术后6h、术后第1天采集静脉血,测定心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结果Ⅰ组麻醉范围仅限于手术侧T10以下;与Tn比较,Ⅰ组麻醉后各时点MAP、HR、SpO2无显著变化(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MAP在3-6下降(P〈0.05);CTnI在Ⅰ组处于低值≤(0.25±0.03)μg·L^-1,组内不同时点无显著变化(P〉0.05)。I组CTnI阳性1例,Ⅱ组3例。两组与麻醉前比较,CK、CK—MB于术后6h、术后第1天升高(P〈0.05)。结论UCSA镇痛完善,循环功能平稳,用于股骨头置换术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引起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