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直肠癌细胞炎性条件下的miR-155表达。方法通过研究直肠癌细胞中各种炎性条件下0 h、1 h、4 h、8 h、12 h、24 h的时间段细胞计数,运用统计学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4 h内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与未加入慢性炎症应激药物比较,H2O2、SPER/NO、HU作用于直肠癌细胞后,直肠癌细胞中miR-155表达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药物及不同细胞之间miR-15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药物作用后,miR-155表达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结论 miRNA具有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功能,其表达异常后与多种人类癌症发生相关,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及细胞株中microRNA-155(miR-155)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RT-qPCR检测40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结肠癌细胞株中miR-155的mRNA的表达,并对其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分析抑制miR-155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凋亡影响.结果:RT-qPCR检测结果表明40例结肠癌组织中miR-155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不同分化结肠癌细胞miR-155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分化结肠癌细胞中表达均高于中、高分化结肠癌细胞(P<0.05~P<0.01).miR-155的异常高表达与病人肿瘤较大、分化程度差、淋巴结发生转移情况及远处有转移均有关(P<0.05~P<0.01),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抑制miR-155可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结论: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miR-155可以作为预测恶性程度、淋巴转移的有效指标,miR-155在结肠癌病人的临床靶向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附20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保脾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余年收治的208例脾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手术治疗20例;采用保脾手术治疗88例,包括 20例单纯脾修补,48例施以脾动脉结扎和/或脾部分切除和/或脾修补术,20例脾切除术后自体脾移植;100例脾门及附脾多处破裂者行脾切除术。结果:108例保脾患者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 其IgM,CD3+ 远高于切脾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1); CD8+和CD4+显著高于切脾组(P<0.05),痘痕红细胞百分率低于切脾组(P<0.01)。CT, B超,99锝核素显像等证实保脾组1个月后脾结构恢复正常,裂口创面完全愈合。结论:大部分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可采用保留脾治疗,术后脾结构和功能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组给予常规化疗结合自拟化积抑瘤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53_3%,对照组有效率为28-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生存率比较,治疗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比较,治疗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生存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肝胆手术后的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针对肝胆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为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提取2008年5月-2011年3月肝胆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利用logistic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肝胆手术患者共312例,手术部位感染37例,感染率11.86%;其中住院期间发生感染25例,占67.57%;出院后发生感染12例,占32.43%;发生部位浅部切口24例,深部切口9例,脏器腔隙4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肝胆手术部位感染存在多种因素,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是预防和降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肠内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将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果 两组治疗后实验组AMS、WBC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显著性(P<0.05);两组组内比较,AMS、WBC指标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体重降低率、住院时间比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较好,针对适应证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与氟尿嘧啶(FOLFOX4)方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评价。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依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41例)采用复方苦参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对照组(43例)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1个疗程为14d,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OR)分别为43.9%和32.6%(P=0.034),部分缓解率(PR)分别为41.5%和30.2%(P=0.0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2.4%和2.3%(P=0.124),KPS评分有效率分别为65.9%和32.6%(P=0.012)。研究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白细胞下降、神经系统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随访1年,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17.1%和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复方苦参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患者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im-2基因异位过表达与肝细胞性肝癌的关系。方法:将转染Pim-2基因质粒(转染组)、对照空质粒(空质粒组)转染张氏肝细胞,并设未转染组,通过MTT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Millicell小室细胞迁移实验、RT-PCR、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及裸鼠体内接种成瘤等方法检测肝细胞在体内外增殖的变化,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形态。结果:(1)转染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接种48、72、96、120 h的平均OD值、细胞凋亡率、细胞迁移的平均细胞数与空质粒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质粒组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转染组细胞Pim-2mRNA表达明显高于空质粒组、未转染组;转染组细胞胞质、胞核均有Pim-2蛋白表达,空质粒组、未转染组表达转弱;(3)3组细胞接种裸鼠后,成瘤组织光学显微镜及TEM均见明确肿瘤细胞形态改变。结论:Pim-2基因能够诱导张氏肝细胞恶性转变,造成细胞在形态、生长、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急性重症胰腺炎介入治疗的前瞻性对照研究(附3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acute severe pancreatitis,SAP)的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介入组(常规药物治疗加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介入组病死率低[25.7%(9/35)和5.7%(2/35),χ^2=5.285,P=0.022];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低[37.1%(13/35)和14.3(5/35),χ^2=4.786,P=0.029];胰性脑病发生率低[34.3%(12/35)和11.4%(4/35),χ^2=5.185,P=0.023];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短[(7.6±2.1)d和(3.4±1.5)d,t=-9.628,P=0.000];住院时间短[(34.0±6.4)d和(23.5±8.9)d,t=-5.667,P=0.000];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短[(18.0±2.6)d和(10.0±2.4)d,t=-13.376,P=0.000]。结论介入治疗能有效控制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情发展,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以及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肝门部胆管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2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8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手术方式及术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调查的病例中手术根治性切除患者共46例,占57.5%;姑息性切除患者18例,占22.5%;内、外胆管引流患者16例,占2o.0%回访患者65例,其中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46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4.3%、30.4%、15.2%;姑息性手术切除患者18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55.6%、6.2%;内、外胆管引流患者16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25.0%、12.5%;根治性切除术患者1~3年生存率均高于其他手术方式;所有患者术后发生胆瘘5例、肝功不全3例、应激性溃疡2例,腹腔感染及腹腔出血各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结论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门部胆管癌恶性程度相对较高,预后可能较差,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方法,能够延长患者的最佳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