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对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生长、免疫平衡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使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试剂对16HBE细胞分别转染NC-shRNA或FGF23-shRNA。转染后,使用10 ng/mL TGF-β1处理细胞48 h。16HBE细胞分为对照组、NC-shRNA组、FGF23-shRNA组、TGF-β1组、NC-shRNA+TGF-β1组和FGF23-shRNA+TGF-β1组。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16HBE细胞上清液中IFN-γ、IL-4、IL-17和IL-10的水平。通过qRT-PCR、Western blot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16HBE细胞中FGF23、Klotho、FGFR4、E-cadherin、α-SMA和N-cadherin的mRNA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TGF-β1组相比,FGF23-shRNA+TGF-β1组的OD 450nm 值降低(P<0.05)。与TGF-β1组相比,FGF23-shRNA+TGF-β1组的IFN-γ和IL-10的水平升高,而IL-4和IL-17降低(P<0.05)。与TGF-β1组相比,FGF23-shRNA+TGF-β1组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α-SMA降低(P<0.05)。与TGF-β1组相比,FGF23-shRNA+TGF-β1组的E-cadherin相对荧光强度升高,而N-cadherin降低(P<0.05)。与TGF-β1组相比,FGF23-shRNA+TGF-β1组的FGF23和FGFR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而Klotho均升高(P<0.05)。结论 下调FGF23抑制了TGF-β1诱导的16HBE细胞的生长和EMT过程,并纠正了Th1/Th2和Treg/Th17的失衡,FGF23-Klotho-FGFR4信号可能是哮喘治疗的一种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时血浆中次黄嘌呤浓度的变化规律,为临床研究和防治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72只7日龄SD鼠随机分为缺血缺氧组和对照组.经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加缺氧处理建立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动物模型为缺血缺氧组;对照组不做颈总动脉结扎及缺氧处理.观察两组大鼠0、6、12、24、48、72小时血浆次黄嘌呤浓度,各时点6只动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对照组和缺血缺氧组新生鼠血浆次黄嘌呤的浓度.结果 ①缺血缺氧组在缺血缺氧后6小时内血浆次黄嘌呤明显高于对照组:0小时对照组血浆次黄嘌呤浓度为3.55±2.19(μg/mL),缺血缺氧组为10.97±2.38(μg/mL)(t=5.63,P<0.01);6小时对照组为4.52±2.26(μg/mL),缺血缺氧组为9.30±4.23(μg/mL)(t=2.44,P<0.05),提示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早期次黄嘌呤即有明显变化;②缺血缺氧后0小时起次黄嘌呤呈下降趋势,至12小时恢复,48小时出现一个高峰.结论 ①新生鼠缺血缺氧后早期血浆次黄嘌呤可作为判断细胞缺氧损伤的敏感指标;②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6小时内及48小时左右血浆次黄嘌呤浓度处于较高水平提示脑细胞损伤的严重阶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和正常足月儿头颅常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 的分析,探讨后外侧豆状核与内囊后肢在T1加权上的信号强度改变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7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在其出生后3~12天内行常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 后外侧豆状核的信号强度高于或等于内囊后肢的信号强度,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8.703,P<0.01).结论 头颅核磁共振检查中后外侧豆状核的信号强度高于或等于内囊后肢的信号强度时,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自血疗法对痤疮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寻常型痤疮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夫西地酸乳膏外涂,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毫火针联合自血疗法,两组疗程为1个疗程,共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皮损评分、DLQI量表评分、炎性因子、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评分、DLQ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2、IL-10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IgG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IgM、IgA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自血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因子水平,调节免疫功能,提高临床总疗效,安全性高,疗效肯定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新生儿惊厥原因,以利于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本院62例惊厥新生儿的基本信息及围产情况,探讨其病因.结果:新生儿惊厥常发生在出生3天之内;以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低钙血症为主;发作类型以轻微型及轻微为主的混合型多见.结论:新生儿惊厥原因以国产期损伤为主,也可单独由代谢畀常引起.减少惊厥发作的关键是做好孕母国产期保健,新生儿期仔细观察病情,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