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国际肝癌与肝炎会议于1986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到会代表500余人,其中国外学者134人,Popper、Okuda 和Deinherat 等著名肝病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交流和讨论了当前受到共同关注的肝癌与病毒性肝炎有关问题。现将这次会议有关肝细胞性肝癌(Hep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内容综合介绍如下。一、流行病学HCC 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非洲东南部最为多见,全世界每年至少有25万新病人,同时有25万人死于本  相似文献   
2.
不同处理方式对HCV结构区基因重组体诱发小鼠产生抗体的影响窦骏刘克洲陈智沃建尔刘勇何南祥章明太王信子陈离伟为寻求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免疫的最佳动物实验方法,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重组体pCD-HCV1诱发BALB/c小鼠产生抗体的影响,用含有HCV...  相似文献   
3.
我们以前曾报道,表达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糖蛋白D(HSV-2gD)的重组痘苗病毒(实验疫苗株)能保护被免疫小鼠抵抗致死量HSV-2病毒的攻击。在此工作基础上,严格按人用疫苗研究要求的实验条件,成功地建立了表达HSV-2gD的重组痘苗病毒活疫苗株。首先将经聚合酶链反应(PCR)修饰的HSV-2gD基因插入痘苗表达质粒pJSB1175,置于痘苗病毒P75K早/晚期启动子控制下。将此重组质粒用Lipofectin方法转染已受野型TK+痘苗病毒天坛761株感染的人胚肺二倍体细胞。经同位素探针(32P-HSV-2gD)原位杂交法和3轮蚀斑纯化,筛选出基因组内整合有HSV-2gD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斑点和Southern杂交证实,HSV-2gD基因已插入痘苗病毒基因组内预期的TK区段,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显示,重组病毒感染细胞后能有效地表达HSV-2gD蛋白。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患者IL-1、IL-6和TNFα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测了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IL-1、IL-6和TNFα的诱生活性及其血清中活性。结果表明,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C)和乙型重型肝炎(SH)PBMCs经脂多糖诱导后,IL-1活性分别为3531.1±882.7U/m1、2769.7±730.4±U/ml和5329.3±1089.3U/ml,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IL-6诱生活性分别为38.90±14.75U/m1、2.45±18.85U/ml和71.95±28.05U/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或<0.01);TNFα诱生活性在乙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CAH、HC和SH中分别为33.23±7.25U/ml、6.99±1.84U/m1、4.29±2.17U/ml和86.70±24.18U/ml,与对照组相比P<0.05或P<0.01。各型患者血清中IL-1、IL-6和TNFα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文中对SH患者IL-1、IL-6和TNFα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HCV-DNA核酸免疫效应。方法:将构建的重组体pCD-HCVs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和^3H-TdR掺入法检测了免疫鼠血清抗体、脾细胞和PBMC对HCV抗原的增殖反应。结果:重组体pCD-HCV1、pCD-HCV2和pCD-HCV3均可诱导小鼠(n=6)产生抗体(0.665 ̄0.707,OD值)和脾细胞对HCV抗原增殖反应(n=6,SI为3.89 ̄4.47),但各重组体间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人淋巴细胞与羊膜FL细胞之间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活性转移的机理。受者FL细胞表达的抗病毒转移活性具有下述特征:1.用放线菌素D抑制FL细胞的RNA合成,能抑制抗病毒活性的表达;2.共同培养中存在的抗2-5_P_3A_3抗体不干扰细胞间抗病毒活性的转移;3.FL细胞膜上干扰素受体用植物血凝素封闭后,不影响抗病毒活性转移的表达。因此,我们认为,淋巴细胞膜上干扰素活化的第二信使分子可能是在细胞之间传递干扰素信息的重要效应物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人淋巴细胞与FL细胞共同培养后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活性转移的机理。受者FL细胞表达的抗病毒转移活性具有下述特点:①用PHA封闭FL细胞膜上的干扰素受体后,不影响FL细胞表达转移的抗病毒活性;②混合培养时存在的抗2-5P_3A_3抗体不影响FL细胞表达抗病毒活性;③用放线菌素D抑制FL细胞的mRNA合成,能抑制FL细胞表达抗病毒活性。据此我们认为,干扰素活化后淋巴细胞膜上形成的第二信使分子可能是介导细胞之间密切接触转移抗病毒活性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8.
50名 HBsAg 阳性母亲的婴儿,用国产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采用0、1、6三剂方案,每剂20μg/ml,肌肉注射。接种乙肝疫苗后1、3、6及12个月时,抗-HBs 阳性率分别为20%、44%、72%与82%;S/N 均值分别为4.98、20.85、60.79与86.72。6月龄时,16名 HBeAg 阴性母亲的婴儿,HBsAg 全部阴性;34名 HBeAg 阳性母亲的婴儿,6名 HBsAg 阳性,占17.6%(6/34),可降低婴儿 HBsAg携带率76.5%。根据血清学检测,婴儿对乙肝疫苗免疫反应有6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目前公认的有甲、乙、丙、丁和戊五种类型.临床上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以及其临床意义的分析,取决于实验室检测的结果,主要包括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的检测.现将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市××幼儿园1964年9~10月发生一次由柯萨奇 B_s 型病毒引起的小型暴发,其中伴有头痛、呕吐的5例,曾初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后经病毒分离和双份血清抗体测定,证实系柯萨奇 B_3 型病毒所致的无菌性脑膜炎,现将其流行病学及有关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