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古方大活络丸系由大黄(制)、黄连、麻黄、冰片、牛黄、麝香、天麻、全蝎、血竭、藿香等50余味中药组成,主要用于四肢拘挛、瘫痪麻痹、筋络不舒、腿膝肿痛等症。对其质量检查,《广东省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门诊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门诊静脉输液学龄前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输液操作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输液依从性、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液治疗的1次、2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高于对照组的77.1%(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门诊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儿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促进输液顺利进行,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不同阶段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及HBV前基因组RNA(HBV pgRNA)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就诊的60例慢性乙肝患者,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n=30)和阿德福韦酯治疗组(n=30),并根据治疗不同阶段分为0周、12周、24周、36周、48周,对不同病况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DNA、HBV pgRNA检测,比较抗病毒不同阶段HBV DNA、HBV pgRNA浓度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0周、12周、24周、36周、48周血清HBV DNA、HBV pgRNA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恩替卡韦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P<0.05);治疗0周、48周时,恩替卡韦治疗组、阿德福韦酯治疗组的HBV DNA、HBV pgRN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周、24周、36周时,恩替卡韦治疗组HBV DNA、HBV pgRNA低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P<0.05)。结论 HBV DNA、 HBV pgR...  相似文献   
4.
何丽红 《海峡药学》2012,24(6):217-219
通过对心内科门诊和病区就诊的高血压患者的问卷调查,了解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情况,362例病人中,156例有良好的药物依从性,占43.09%;206例患者依从性差,占56.91%.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婚姻状况、不同认知程度间药物依从性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本院住院、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1450例婴幼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住院婴幼儿发生AAD,发生率5.86%,AAD与患儿体重低、年龄小、应用≥2种抗菌药物、应用3代头孢霉素、应用抗菌药物时间长、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合并重要脏器损害、住院时间长有关(P<0.05或P<0.01),与性别、应用抗菌药物种类无关(P>0.05),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减少AAD(P<0.05)。结论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高,加强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是减少住院婴幼儿AAD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婴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对比3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总结2001年1月-2005年8月婴儿ITP43例的临床特点,其中重度以上31例分别应用丙种球蛋白(丙球组11例)、丙种球蛋白+激素(丙球+激素组10例)、激素(激素组10例)治疗,比较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情况。结果 婴儿ITP以重度、极重度多见,出血部位单纯,以皮肤出血点、淤点、淤斑为主;丙球组,丙球+激素组治疗后血小板变化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素组治疗后血小板数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婴儿期ITP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自然病程短,对严重病例特别并发内脏感染者可首选丙球治疗。  相似文献   
7.
国产托烷司琼治疗由顺铂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国产托烷司琼治疗由顺铂(DDP)引起的消化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对72例接受含顺铂的联合化疗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止吐方案:国产托烷司琼5mg,静滴,第1~5天,欧必亭5mg,静滴,第1~5天.结果:国产托烷司琼控制急性呕吐(第1~3天)的有效率分别为96.9%(63/65)、89.2%(58/65)、81.5%(53/65),欧必亭控制急性呕吐(第1~3天)的有效率分别为96.9%(63/65)、90.8%(59/65)、83.1%(54/6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国产托烷司琼控制第4~5天呕吐的有效率分别为73.8%、81.5%,欧必亭控制第4~5天呕吐的有效率分别是80.0%、83.1%,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未见头痛、腹部不适及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结论:国产托烷司琼与欧必亭治疗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方案所致的恶心、呕吐,均取得相似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可作为预防含有顺铂联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有效方法,缩短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方法60例在诱导缓解阶段、巩固治疗阶段、大剂量MTX髓外白血病预防阶段、加强化疗阶段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按入院单日为实验组,双日为对照组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在化疗期单纯用常规口腔护理: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制霉菌素溶液搽口腔黏膜,3次/d,清晨、饮食前后、睡觉前后朵贝氏溶液漱口,口腔吹氧2次/d,15 min/次;实验组在常规口腔护理基础上,化疗开始时加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00μg 生理盐水20 ml配制的药液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口腔溃疡分度、溃疡愈合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患儿口腔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经2χ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两组患儿发生口腔溃疡的程度,经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以轻度为主,对照组以重度为主;溃疡愈合时间实验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G-CSF配制溶液能预防口腔黏膜溃疡发生,减轻病情,促进口腔黏膜溃疡修复,提高患儿对化疗的耐受能力,其效果优于常规口腔护理。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探讨盆腔超声单指标及多指标联合对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的诊断价值。方法 CPP女童205例为CPP组,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女童221例为对照组,行盆腔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子宫、卵巢各指标的大小;选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高的超声指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得联合超声指标Y,比较单指标与联合指标的AUC值。 结果 CPP组子宫体积、卵巢体积、较大卵泡直径、卵泡个数、内膜厚度均较对照组不同程度增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卵巢体积诊断CPP的AUC为0.82 ml,截断值为1.16 ml,对应的特异性72.50%,敏感性82.20%;子宫体积诊断CPP的AUC为0.79 ml,截断为1.66 ml,对应的特异性71.30%,敏感性61.20%。联合子宫体积、卵巢体积和内膜厚度形成的联合超声指标Y对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价值大于单个超声指标(P<0.05),其AUC为0.97, 截断值为0.90,特异性97.20%,敏感性85.19%。 结论 联合超声指标能进一步提高盆腔超声对中枢性性早熟患儿的诊断准确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9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无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手足口病100例对比分析,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Ⅰ组,无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Ⅱ组。结果 2组年龄以5岁以下为主;Ⅰ组发热者100%,Ⅱ组发热者52.0%;与Ⅱ组比较,Ⅰ组发热峰值明显升高,热程明显延长,呕吐多,呼吸增快,心率增快(P〈0.01或P〈0.05),血糖升高,ALT升高,CK-MB升高,血白细胞升高,血乳酸升高(P〈0.01或P〈0.05)。Ⅰ组除发热皮疹外,神经系统症状依次表现为呕吐、颈抵抗、嗜睡、肌阵挛、抽搐、急性迟缓性瘫痪等。结论手足口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幼儿,对体温较高、发热时间长、呕吐、呼吸心率增快、血白细胞明显升高、高血糖、CK-MB升高、ALT升高、血乳酸升高者,应警惕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早进行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