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依托米酯乳剂在全麻诱导、维持中的药理效应,以及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状况。方法随机选取500例全麻下手术患者,全部手术患者都使用依托米酯乳剂进行全麻诱导、维持。全麻诱导使用依米酯乳剂按体重每公斤0.3~0.5mg静注,全麻维持按体重每公斤0.8.1mg每小时微泵静注。全麻使用依托米酯乳剂总时间2-4h,全麻依托米酯乳剂总量为150-300mg,使用依托米酯乳剂总量中包括术中追加量。静注依托米酯乳剂之后观察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插管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呼吸系统反应,并且术前检测肾上腺皮质功能状况,术后24h、48h抽取静脉血检测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依托米酯乳剂静脉注入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插管反应轻,易清醒,维持药量大。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系统影响较轻,氧饱和度较稳定。术后24h血浆中皮质醇略有轻微下降及术后48h血浆中皮质醇略有轻微上升。术前、术后24h、48h检测血浆中皮质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依托米酯乳剂是一个起效快,镇静催眠作用强,易清醒的静脉全麻药,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的病患者可较长时间使用依托米酯乳剂进行全麻维持。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病患者较长时间使用依托米酯乳剂静脉全麻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应用冷冻治疗肋间神经痛的疗效和方法。方法:将120例需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冷冻组与对照组各60例,冷冻组手术结束前冷冻切口、上下各一肋间以及放置引流管之肋间神经根部,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术后切口疼痛以及止痛药使用情况,对照组不用冷冻治疗。结果:冷冻组止痛效果极为满意,VAS评分为2.2,而对照组为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冷冻组总有效率为97%,吗啡平均用量为2.5mg;而对照组总有效率56%,吗啡平均用量为15.2mg,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冷冻肋间神经能够有效地预防开胸术后剧烈胸痛。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下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有利方面及不足之处,同时进一步明确硬膜外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和潜在危险性的原因所在。方法分别设置硬膜外麻组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组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并作两组麻醉效果、气腹前后、潮气量、呼吸、血气变化和并发症的分析比较。结果硬膜外麻醉组与全麻组在麻醉效果、镇痛、肌松状况,术中气腹前后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过程中潮气量、呼吸、血气分析两组差异也是有显著性(p<0.05)。术中术后两组所出现并发症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效果及肌松情况是可行的,术后并发症较少,利于病人康复。但术中并发症及消化道内容物反流误吸是硬膜外麻醉的不足之处。全麻醉效果、肌松良好、术中病人安全系数大,但术后并发症太多,不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4.
伍荣志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207-4208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尼控制性降压进行肝脏手术肝部分切除的疗效与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手术单纯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Ⅱ~Ⅲ级,年龄30~55岁,心、肺、脑、肾功能正常,肝血流灌注正常,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不实行控制性降压.试验组手术开始即刻实行控制性降压,采用维持量异丙酚150μg/(kg·min),瑞芬太尼开始0.35μg/(kg·min),持续3 min,再每隔3 min增加0.15μg/(kg·min),直到降压达到靶血压平均动脉压(MAP)为60mmHg.然后使用维持量瑞芬太尼维持MAP≥60mmHg,直到手术快要结束前15 min.停止控制性降压,并恢复血压到正常或术前水平.观察手术创面出血情况并作全面彻底止血,手术完后试验组与对照组都放置腹腔引流管观察术后24 h出血情况.结果:试验组实行持续性控制降压中MAP及HR与降压前及停止降压后MAP及HR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实行持续性控制性降压中MAP与HR与对照组术中MAP和HR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创面清晰度、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24 h两组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检测及检验各项目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部分切除术使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控制性降压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辅以带气囊胃管或喉罩,进行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择期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30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00例。A组、B组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术中保持自主呼吸,A组插入带气囊胃管进行胃肠减压,B组置入喉罩;C组气管插管全麻,术中控制呼吸,潮气量为8mL/kg。结果①术中A组、B组、C组均未发生呕吐及胃内容物返流误吸。②C组术前、术中与术后比较,呼吸频率、潮气量、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A、B两组与C组术后呼吸频率、潮气量、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A、B两组与C组比较,术后清醒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天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辅以带气囊胃管或喉罩进行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可行,具有清醒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研究硬膜外导管在狗的硬膜外腔中变异过短 ,打折弯曲 ,硬膜外腔严重粘连 ,以及硬外导管在通畅硬膜外腔里达 3~ 4cm。以上种种情况下 ,吗啡在狗的硬膜外腔里扩散 ,进入血液循环和渗透蛛网膜下腔的速度以及数量。从而分析研究吗啡在硬膜外腔里作用过程和镇痛效果。方法 :手术切开狗的脊柱找到硬膜外腔 ,实验组分别放进硬外导管 1cm在硬膜外腔 10例 ,硬外导管在硬膜外腔里打折 ,弯曲成 1.5cm 5例 ,硬膜外腔放进硬外导管 3cm ,以后在硬外导管 3cm顶端和下端用胶粘剂注入形成硬膜外腔严重粘连 5例。对照组硬膜外腔放进硬外导管 3~ 4cm 2 0例。两组都使用吗啡 3mg和 0 .9%生理盐水 3ml为首剂量硬膜外腔注入。然后两组都是硬外导管连接镇痛泵 ,泵内装有吗啡 7mg加 0 .9%生理盐水 4 8ml,2 4h后抽取两小组狗静脉血和脑脊液检测吗啡含量。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狗静脉血吗啡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狗脑脊液中吗啡含量两小组非常接近 (p >0 .0 5 ) ,镇痛效果两小组无痛有效率达 93%以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小组狗使用吗啡所引起毒性反应 ,副作用也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腔里置管正常与过短 ,硬膜外腔里通畅与粘连严重 ,对吗啡在狗的硬外腔里扩散进入血液循环和渗透入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7.
高流量氧面罩正压供氧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最佳呼吸复苏方法和效果,提高新生儿窒息复活率。方法:首先对窒息新生儿进行呼吸道及口腔吸痰数秒钟,运用高流量氧6~9L/min,供氧管上连接一个密闭小儿面罩,左手托起平卧位窒息新生儿颈背部,其中指压住喉结封闭食道,头稍后仰,右手拿着高流量氧密闭小儿面罩紧压新生儿口鼻部供氧吸气动作0.3~0.5s,随即松开紧压在新生儿口鼻上密闭面罩让新生儿呼气1~2s,这样一呼一吸,完成呼吸动作,30~40次/min,并且高流量氧面罩正压供氧呼吸,复苏过程中交替进行呼吸道吸痰,两者兼顾使呼吸复苏取得最佳效果。结果:200例窒息新生儿中全部恢复自主呼吸,其中195例恢复正常规则自主呼吸,仅5例自主呼吸不规则(原因:先天性膈疝3例,胸廓畸形2例),有效率为97%。血气分析(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呼吸复苏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新生儿Apgar评分呼吸复苏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呼吸复苏后并发症少。结论:高流量氧面罩正压供氧进行呼吸复苏,方法简单,操作容易,呼吸复苏成动率高且抢救迅速,呼吸复苏快,是窒息新生儿中值得推广的抢救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硬膜外麻醉中麻醉不全或失效的手术病人是否仍然可以利用原硬膜外麻醉持续硬膜外腔注药进行术后镇痛,并取得良好镇痛效果.方法设置实验组30例都是硬膜外麻醉效果差或者无效,而且术中使用辅助静脉麻醉药品,甚至改换别种麻醉方式才能进行手术的.对照组30例是硬膜外麻醉效果良好不需要静脉麻醉辅助.两组病例都是妇科手术病人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术后两组病人都进行48小时持续硬膜外注药进行镇痛,使用镇痛主要药品是吗啡.结果两组病例术后48小时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分别24小时、48小时静脉抽血检测血中吗啡浓度各一次,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流动力学、呼吸、氧饱和度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硬膜外麻醉不全或失效中10例进行x线拍片造影证实有的硬膜外导管在椎间孔,有的硬膜外导管在硬膜外腔中螺旋弯曲打折,或者进入硬膜腔太短仅1厘米左右;有的硬膜外导管虽然在硬膜外腔长度3厘米以上,但由于硬膜外腔造影剂不扩散或者扩散范围太少;有的硬膜外导管不在硬膜外腔仅在一些神经根附近.结论硬膜外麻醉与硬膜外镇痛、药物扩散范围、麻醉效果与镇痛效果,不是完全相同的,并且作用机理互相之间都有差别.所以提出看法是进行持续硬膜术后镇痛,不一定要良好硬膜外麻醉效果.硬膜外麻不全或失效者是可以进行持续硬膜外术后镇痛,并且获得良好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研究胸科手术中使用双腔气管导管进行单肺通气,另一侧肺使用高频通气,从而稳定术中双肺通气以及明显改善分流问题,使术中血气稳定在正常生理范围.方法 分别设置实验组30例胸科手术实行单侧肺通气,另一例肺高频通气;设置对照组30例胸科手术实行单侧肺通气.结果 实验组通气频率每分钟16次,高频通气每分钟60次,潮气量300ml.而对照组通气频率每分钟20~25次,潮气量在400~500ml之间波动.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气分析:实验组术中血气稳定在正常状态,而对照组术中血气波动较大,处在不平稳状态,两小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术中分流较小,而对照组术中分流较大和不平稳.两小组术中分流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血压及心率两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腔气管导管进行单肺通气加另一例肺高频通气,术中通气频率、潮气量稳定,血气分析较正常而平稳,分流较小,有利于胸科手术进行,是较为理想通气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硬膜外麻醉不全与硬膜外镇痛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不全的发生过程和局部阻滞麻醉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以吗啡为主的硬膜外镇痛疗效和进行硬膜外镇痛的使用标准。方法选取硬膜外麻醉不全的手术病人500例,术后全部使用原来硬膜外导管进行术后镇痛48h,使用镇痛药物吗啡。结果硬膜外镇痛效果良好318例,硬膜外镇痛效果尚可125例,总有效率为88.5%,硬膜外镇痛效果失效57例,占镇痛病例11.4%。结论硬膜外麻醉不全术后应用硬膜外导管进入硬膜外腔进行术后镇痛,有良好的硬膜外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