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出血性自身免疫病,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难以找到真正特异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研究发现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ion T cell,Tr细胞)是维持机体免疫耐受的重要调控者,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ITP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我们于2005年2月-2006年7月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了ITP患儿外周血中Tr细胞的数量及相关基因Foxp3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淋巴细胞凋亡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多的出血性自身免疫病.目前,虽然许多学者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血小板功能及内分泌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该病的发病机制仍然未完全明了.年近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细胞调亡成为ITP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关于细胞凋亡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研究已取得许多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贮存红细胞中一氧化氮浓度的改变与临床输注效果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 535份红细胞悬液保存期分别为:2 d 40份,7 d 120份,14 d 235份,28 d 105份,34 d 35份;分别输注给266位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分析输注的有效率.采用一氧化氮荧光探针技术检测不同保存期贮存红细胞中一氧化氮浓度,并比较临床输注效果.结果 随着红细胞制剂贮存期延长,一氧化氮水平有持续下降的趋势(P<0.01);红细胞制剂输注有效率也随之下降(χ2=17.4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保存期的延长,贮存红细胞悬液中一氧化氮浓度明显下降,直接影响临床输注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变化,探讨其与T细胞活化和血小板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取35例ITP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用T细胞富集柱法分离纯化T细胞,分别用非同位素标记法检测T细胞PKC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活化标志FasL的表达,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结果 ITP患儿T细胞PKC的总活性较正常儿童明显增强(0.97±0.21 nmol/min·ml-1vs 0.60±0.13 nmol/min·ml-1,P<0.05),FasL表达较正常儿童显著升高[(CD4 TFasL:(32.7±3.4)%vs(14.7±4.2)%;CD8 TFasL:(17.3±9.7)%vs(11.6±8.5)%,P<0.05],T细胞PKC的活性变化与FasL的表达呈正相关(r1=0.48,r2=0.33,P<0.05),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55,P<0.05).结论 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PKC活性增强,T细胞活化,并伴有血小板数量减少,提示PKC信号传导在IT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1例RHD845A/1227A基因型个体进行家系调查分析,并分析他们的遗传特性。通过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检测RH(D)抗原,PCR—SSP法检测RHD1227A和RHD845A等位基因以及RHD合子型,基因测序方式分析RIHD基因编码区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血清学检测发现1例RH(D)抗原盐水法检测阴性、IAT法检测阳性样本,经RHD基因编码序列分析发现,RHD第845位与第1227位均出现G/A碱基杂合现象,推测该个体基因型可能为RHD845A/1227A。家系调查显示,先证者父亲为RHD阴性,母亲为RHD阳性。PCR-SSP检测结果显示,父亲携带RHDl227A等位基因,基因型为RHD845A/RHD-;母亲携带RHD845A等位基因,基因型为RHD845A/RHD+,证明先证者分别从父亲和母亲遗传RHD1227A和RHD845A等位基因,基因型为RHD845A/1227A。结论:经过家系调查分析发现了1例罕见的RHD845A/1227A基因型个体。根据家系调查证明,RHD845A和RHD1227A等位基因分别由遗传获得,而非由个体基因变异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重型β地贫患儿外周血珠蛋白α、β、γ mRNA比例变化及miR-144基因对其平衡的调控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患者外周血早红细胞,真核表达质粒PmiR-144-luc转染后培养72 h,运用RT-PCR分别检测重型β地贫患儿空白组、基因转染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α、β、γ mRNA的比率变化.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重型β地贫患儿外周血珠蛋白α/β 、α/β+γ 、γ/β+γ mRNA的比例水平均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重型β地贫患儿空白组比较,基因转染组珠蛋白α/β 、α/β+γ mRNA的比例水平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γ/β+γ mRNA的比例水平变化无统计意义.结论 miR-144基因可能调控重型β地贫患儿珠蛋白α、β、γ mRNA基因比例的变化,将为重型β地贫的基因调节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重型β地贫患儿外周血miR-144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miR-144与珠蛋白比率变化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分别检测各20例重型β地贫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miR-144基因表达水平及α/β珠蛋白的比率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重型β地贫患儿外周血miR-144表达水平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与α/β珠蛋白基因比率变化呈负相关性。结论微小RNAmiR-144可能调控重型β地贫患儿α/β珠蛋白基因比率的变化,将为重型β地贫的基因调节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朱奕  伍昌林  党鑫堂  李岚 《医学综述》2012,(24):4261-4262
目的分析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原因,为临床红细胞的安全有效输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半年内无效输血与可能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红细胞无效输注与性别、年龄无关,多见于血液病和地贫患者,与既往输血次数(妊娠一次计算为一次输血)、红细胞制品贮存时间以及红细胞制品品种有关。结论尽量减少输血次数,正确选用新鲜的红细胞制品可降低红细胞输注无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信号传导对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 无菌采集ITP患儿及正常健康儿童的外周抗凝血,分离T细胞,并分为三组,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第二组加入PKC的激活剂PMA,第三组加入PMA与抑制剂H-7;在37℃、5%CO2条件下培养24小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的凋亡率及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 加入PMA培养液的正常组,T细胞的凋亡率和Fas、FasL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入PMA培养液的ITP组,T细胞的凋亡率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加入PMA培养的正常组比较,差别也有显著性(P〈0.05),ITP患儿T细胞Fas的表达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asL的表达仅与ITP组空白对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加入PMA和H-7培养液的ITP组,T细胞的的凋亡率和Fas、FasL蛋白表达与只加入PMA培养液的ITP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而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PKC信号传导对ITP患儿T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Fas、FasL的表达产生影响,并且可能与ITP的免疫病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凋亡信号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提取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凋亡信号蛋白FasL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慢性乙肝患者CD4+T细胞FasL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Bcl-2表达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D4+T细胞凋亡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效应低下和疾病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