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4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沙必利对肛,直肠的促动力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沙必利(Cisapride,Cis商品名普瑞博恩)是一种不具有抗多巴胺能特征的甲酸胺替代物,它通过肌间神经丛的胆碱能神经末梢增加乙酸胆碱的释放,而显示其全胃肠道促动力效应.对消化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FD),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等均有较好的疗效.CIS的胃肠促动力效应已有不少研究‘”“,但对肛、直肠的动力作用尚未见报告。本文应用肛、直肠测压法(ARM)观察CIS对CFC患者的肛、直肠压力以及肛管运动模式等动力效应,结果如下。对象和方法一、病例选择29例CFC均系1994年4月~1995年2…  相似文献   
2.
卵巢切除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卵巢切除对CCl4 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采用CCl4 诱导雌性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观察卵巢切除及雌激素替代治疗 (苯甲酸雌二醇 1mg kg)对肝脏胶原沉积和I、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并分别检测血清学标志及肝脏组织学等变化。结果显示CCl4 模型组大鼠肝脏发生典型的肝纤维化改变 ,卵巢切除组的肝脏胶原沉积更为明显 ,肝脏表达I、Ⅲ型胶原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也明显高于CCl4 摸型组 (P <0 0 5 ) ,而雌激素干预及替代治疗则可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表明卵巢切除加速CCl4 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形成 ,其发生可能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表胃电刺激对胃动力障碍疾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入选具有上腹胀痛、早饱、呕吐等症状的患者52例,其中48例为功能性消化不良;1例表现为上腹消化不良,但有胆囊切除术史;此外,有胃动力障碍症状的IBS 和GERD患者共3例.仪器使用泰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WCH胃肠起搏器,双电极部位采用标准位置.胃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45min,共10天,均在早餐后进行.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测定胃对不透X-线标志物的5h排空率、以及记录胃电图.症状改善2个等级或完全消失为显效,改善1个等级为有效,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有效+显效)/总例数=有效率.结果 1.症状改善治疗后对照组除"呕吐"外,2组所有症状都有改善( P<0.05),2组间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只有试验组"上腹痛"改善的有效率(100%)较对照组(70%)更为明显(P=0.024),其他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在2组也都有提高,但2组间无差异(P>0.05).2.胃排空率试验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 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P=0.4242).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试验组也高于对照组(P=0.014).3.胃电参数试验组治疗后的餐后主频率高于餐前,也高于治疗前的餐后主频率,同时对照组治疗后的餐后正常胃电节律高于治疗前,不过在治疗前已经有餐后的胃动过速明显高于餐前(P=0.019).其他所有胃电参数的差值比较在两组间以及组内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间治疗有效率的比较,患者评价两组相似,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6.0%和57.7%(P=0.237),而医师评价试验组(80.0%)高于对照组(46.2%,P=0.02).5.症状总分的改善和胃排空的改善之间呈正相关.胃排空改善和餐后正常胃电节律改善之间也呈正相关.结论体表胃电刺激治疗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症状可明显改善,其中有安慰剂效应.  相似文献   
4.
近10a来,世界范围内胃癌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在许多国家,胃癌仍是常见的引起死亡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指肿瘤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不论其范围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术后5a生存率可达85%以上,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粘膜内癌5a生存率可达95%,因此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是近年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胃  相似文献   
5.
牛春燕  王嗣岑  雷莉  罗金燕  贺浪冲 《中国药房》2005,16(14):1079-1080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雷贝拉唑及其代谢产物硫醚雷贝拉唑和去甲基硫醚雷贝拉唑含量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用冰醋酸-乙酸乙酯提取。以DiamonsilC18为反相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40∶60∶0.4∶0.1),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88nm。结果:雷贝拉唑、硫醚雷贝拉唑、去甲基硫醚雷贝拉唑各色谱峰分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10.40%、87.28%、98.21%。结论:本方法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可满足雷贝拉唑药动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拉曼效应(Raman effect)于1928年由印度科学家Raman首次发现,当单色光定向通过透明物质时,会有一些光受到反射,散射光的光谱大部分与入射光波长相同,而小部分波长会发生偏移,这种波长发生偏移的光谱统称为拉曼光谱(Raman Spetrum);而这种单色光被介质分子散射后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拉曼效应。  相似文献   
7.
卢戈氏染色诊断食管早期癌和表浅癌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为了再度评价卢戈氏液内镜下食管粘膜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和表浅癌的诊断价值,对144例食管早期癌可疑患者进行食管粘膜染色,并对不染区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其中131例为肉眼无可疑病灶者,94例没有任何食管症状。诊断结果:食管癌7例(手术证实粘膜癌2例,粘膜下癌2例);不典型增生10例(轻度5例,中度3例,重度2例);单纯上皮增生伴或不伴慢性炎症25例;结核1例。并发现有食管症状者碘不染区出现率明显高于无食管症状者(P<0.05)。结论: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有助于食管早期癌、表浅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并帮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孙怡宁  罗金燕 《胃肠病学》2005,10(4):203-207
背景:临床研究发现,替加色罗可以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部不适和腹痛,但其调节内脏感觉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替加色罗对结肠炎诱导的大鼠腰骶髓Fos、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探讨替加色罗降低内脏敏感性的作用途径。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以三硝基苯磺酸灌肠诱导结肠炎并随机分为实验组1:替加色罗灌胃,每天2mg/kg;实验组2:替加色罗灌胃,每天1mg/kg;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2.0ml/d。连续灌胃7天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腰骶髓Fos、SP和CGRP的表达。结果:结肠炎可诱导对照组大鼠腰骶髓(L5~S1)背角深层Fos表达以及背角浅层SP和CGRP表达。实验组1大鼠腰骶髓背角Fos阳性神经元数(22.0±7.7)和SP密度(12.5%±1.4%)显著低于对照组(62.2±18.9和35.9%±8.9%,P<0.05),CGRP密度(1.2%±1.1%)与对照组(2.8%±2.4%)相比无显著差异。实验组2大鼠腰骶髓背角Fos、SP和CGRP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替加色罗可以明显减少结肠炎诱导的大鼠腰骶髓背角Fos和SP的表达,其降低内脏敏感性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S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新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金燕 《胃肠病学》2003,8(4):237-240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生理或病理现象,前者多发生在餐后或进食大量酸性食物后,通常不引起相关症状(如烧心、反  相似文献   
10.
三种大鼠脂肪肝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胃造瘘法、酒精灌胃法制作酒精性肝病及高脂营养饮食复制非酒精性肝病的三种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和优缺点,为酒精性肝病的研究奠定更有效的模型基础.方法分别从胃造瘘管内注入56%白酒,至每次18 ml/kg·d,和经胃灌入同样白酒16~18 ml/kg·d,早、晚各1次,制作胃造瘘和酒精灌胃大鼠模型;又给刚断乳SD雄性大鼠喂养自制营养高脂饲料,复制肥胖性脂肪肝模型.实验开始后4、8、12、24周,在各实验组中随机取8只大鼠,心包腔穿刺取血,测肝功及血糖、血脂:并取小块肝组织分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酒精灌胃组大鼠总体死亡率较高,达37.9%.胃造瘘组仅16.0%,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营养性肥胖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迅速,至12周时已达434.6±30.4g,24周时达502.16±16.4g,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6.9±31.4g和433.1±36.9g,T=4.3l,P<0.01.也明显高于另两组大鼠体重332.5±24.8g,412.5±34.4g和345.6±25.6g,430.6±26.9g,P<0.01.各模型组肝指数与相应之对照组比较,8周时始有显著差异,P<0.05;24周时差异更加显著,P<0.01.模型组血清肝功转氨酶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4周各模型组白蛋白明显下降,分别为28.04±2.42g/L,29.15±3.21g/L;28.56±193 g/L,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均<0.05.肥胖模型组TCH、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血糖GLU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各模型组8W时即可见脂肪肝的各种病理改变,12W时肝纤维化已明显形成.结论胃造瘘法克服了酒精灌胃模型的缺点,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简便易行、经济可靠、死亡率低的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