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1995年7月20日,一名6岁女孩眼感不适,家人及医生在其眼睑内发现活的虫体多条,其形态经鉴定为鼻狂蝇幼虫,该蝇蛆在牧区曾发现致人眼病,发生在城市,实属罕见。1 患者生活环境 牙克石位于大兴安岭中段,呼伦贝尔草原东端,东经120°28′~122°29′,北纬47°39′~50°52′,地属亚寒区,年平均气温—2.9℃,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湿润度在60%以上。患儿生活区牙克石市北半部一个体幼儿班,室外玩耍处为一河流石垫平的院落。周围有水蓼、三棱草、青藁、匾蓄、大蓟、马齿苋等杂草及观赏植物波斯菊,室内外无厕所,孩子们仍在院落边缘处便溺,有许多蚊蝇滋生。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大兴安岭莱姆病自然疫源地全沟硬蜱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
1991年4~8月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对莱姆传播媒介全沟硬蜱季节消长、带菌及人群自然感染季节分布等进行调查。结果证明全沟硬蜱是当地蜱类的优势种,从5月上旬发现蜱开始活动,6月上旬为蜱密度高峰期,占总捕数的36%,7月末蜱基本消失。用直接荧光抗体法查蜱带菌率,从采集的549只全沟硬蜱中,检出带菌蜱164只,自然带菌率为29.9%。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63例被蜱叮咬者血清,其中13例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0.6%。本次调查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5~6月为莱姆病媒介全沟硬蜱活动繁殖的高峰期。对63例被蜱叮咬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被蜱叮咬季节与全沟硬蜱季节消长曲线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地理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病源学等方法,明晰了呼盟地区55年以来EHF疫情发展的总趋势是疫区逐渐扩大,80年代后期发病不断上升,由于人群免疫力极低易形成暴发疫情。该地区啮齿动物种群构成为4目6科15种,其优势种野外为黑线姬鼠,居民区为小家鼠。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构成为1目2科5种,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为黑线姬鼠。疫区的分布具有相对集中性,与地形、地势、地表植被,川溪河谷分布、气温及降水等自然地理因素有关。疫区分布占地区总面积的50%,重疫区比较局限和稳定,疫源地和疫区按流行病学方法可划分为野鼠型。  相似文献   
5.
首次从全沟硬蜱中分离3株森林脑炎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1993年对大兴安岭森林脑炎传播媒介的调查,从采集到的1千多只蜱中,分离到3株森林脑炎病毒。经同标准株的交叉中和实验证实,为森林脑炎病毒株。从而首次确定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该项调查为大兴安岭森林脑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毒经过及临床表现1997年11月21~24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阿里河林业局红星林场,先后有10余户居民,用林场自产小麦磨成面粉自制饼、馒头、面条等,食后有28人出现中毒症状。中毒者年龄在9~65岁之间,潜伏期0.5~1.5h。经调查,中毒者28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