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法(MLST)检测我院梅毒螺旋体(TP)的临床样本DNA基因型。方法:收集梅毒患者皮损棉拭子,提取其中的TP DNA。提取的DNA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证实为TP DNA;使用MLST法对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测55例DNA标本,发现9种MLST分型,1.1.8分型为42例,3.2.3分型为5例,1.1.1分型为2例,24.1.8分型为1例,25.1.8为1例,1.52.8为1例,1.53.8为1例,1.1.17为1例,25.3.1为1例。其中24.1.8,25.1.8,1.52.8,1.53.8,1.1.17,25.3.1为首次报道的分型。所有分型都存在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结论:我院患者的梅毒螺旋体基因型存在多样性,其中优势分型为1.1.8,各分型都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观察复发性孤立性视神经炎(RION)患者初级视觉皮层(V1)与全脑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 收集45例RION患者(RION组)及4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行常规头部MRI及rs-fMRI,选取V1为种子点,采用统计参数图5(SPM5)分析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并将RION组功能连接异常的脑区与其视力、病程及认知功能评分(PASA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ION组左侧额中回、双侧枕叶舌回、右侧颞中回及右侧顶下小叶与V1的功能连接明显减低;双侧楔前叶、右侧额前回、左侧顶下小叶及右侧岛叶与V1的功能连接明显增强,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右侧顶下小叶及右侧额前回的功能连接异常与PASAT评分呈正相关;左侧额中回的功能连接异常与患者视力呈正相关。结论 rs-fMRI可检测出RION患者与V1区功能连接异常的脑区,并且显示与视力、病程及认知功能评分相关的脑区,可为临床探索RION功能连接异常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4.
小肠间质瘤CT表现及不同危险性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及不同危险性CT征象.方法 回顾性观察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CT资料,并与手术及病理所见相对照;分析依据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不同危险性组别的CT征象,并对其差别进行x2检验.结果 肿瘤起源于空肠9例,回肠13例,十二指肠3例.黏膜下型2例,肌壁间型13例,浆膜下型10例.病理分型:高危12例,中危7例,低危5例,极低危1例.典型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多外向性生长,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与病理对照为坏死囊变、黏液变性及空洞或窦道形成.肠系膜脂肪受侵呈点索状高密度.增强扫描多明显强化,动静脉期强化峰值变化不大.小肠间质瘤以5 cm为界的大小、形态是否规则、密度是否均匀、强化动脉期有无血管样影,在不同危险性组别(极低危及低危险组与中高危险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肠间质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不同危险性肿瘤的某些CT征象有差异性,中高危险性多表现为直径大于5 cm、密度不均匀、形态不规则、见血管样强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MR三维双翻转恢复(3D-DIR)序列与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对早期多发性硬化(MS)患者脑内病变的检测能力。方法收集12例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患者和9例早期复发-缓解型MS患者(病程短于2年),采用3.0T MR分别对21例颅内病变患者行3D-DIR及T2W TSE序列扫描。比较两种技术对早期MS患者颅内不同部位病变的检出率。结果与T2W序列相比,3D-DIR对总体病灶的检出增加了(P=0.007),对皮层内和皮层下病灶的检出也增加了(P=0.006,P=0.009)。在灰白质混合病变、深部灰质及白质病变的检测中,3D-DIR与T2WI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MR 3D-DIR序列可以提高早期MS患者皮层内和皮层下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CC)因位于结直肠癌高频杂合缺失区域18q21而被认为是抑癌基因。重组腺病毒携带DCC基因转染多种癌细胞株均发现其能诱发凋亡。研究表明,DCC能与netrin-1结合共同介导轴突细胞间的黏附和分化,并在结直肠癌中发现netrin-1的异常表达。鉴于DCC基因序列中168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引起的氨基酸替换与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VBM)比较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和正常志愿者局部脑灰质和白质的体积差异,并分析脑体积变化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20例NMO患者和2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MRI和三维结构像扫描,采用统计参数图(SPM)5的VBM工具对NMO组及对照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脑灰质和白质体积的差异.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脑灰、白质异常的区域与患者病程和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MO患者右侧额下回(体素数514)、左侧颞上回(282)、右侧颞中回(229)及右侧岛叶(211)等多个灰质脑区体积减小(t值为3.58~5.11,P值均<0.05);NMO患者右侧中央前回、后回(体素数457、110)、左侧额中回(285)及右侧顶下小叶(231)等多个皮层下白质脑区体积减小(t值为2.90~4.25,P值均<0.05).NMO脑灰、白质体积异常的区域与临床病程及残疾状态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应用VBM方法能发现NMO患者灰、白质局部脑区的萎缩,为NMO脑结构异常提供影像证据.  相似文献   
8.
陈肖衣  任卓如  晓寰  陈利 《安徽医药》2016,20(3):547-550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肿瘤化疗患者睡眠、焦虑及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取采取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120例,采用分层随机分组设计方法,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治疗组于每晚入睡前持续静脉滴注0.5 μg·kg-1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和滴注时间的生理盐水。分别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中文版恶心呕吐症状评估量表(INVR)评估患者用药前和用药第3天晚上的睡眠、焦虑情况及恶心呕吐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相比治疗前,用药第3天,治疗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值和患者恶心呕吐症状严重程度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45、7.112、10.407,P均<0.0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改善肿瘤化疗患者的睡眠、焦虑及恶心呕吐症状。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三维双反转恢复脉冲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R三维双反转恢复脉冲序列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序列,在临床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与常规MR脉冲序列比较,该序列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灰质改变更加敏感,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估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对该脉冲序列的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患者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扩散张量成像研究多发性硬化患者常规MRI表现正常脊髓(NASC)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对13 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和13 例健康志愿者施行颈髓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分别测量第2 ~ 5 颈椎(C2 ~ 5)水平前索、后索、侧索及灰质兴趣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及平均扩散率(MD)值,比较两组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相关分析检验多发性硬化组患者FA值和MD 值与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多发性硬化组患者C2 ~ 5 前索、侧索、后索和灰质NASC 的FA 值降低、MD 值升高(均P < 0.05);相关分析显示,FA 值与EDSS 评分呈负相关(r = - 0.328 ~ - 0.207,P = 0.001 ~ 0.035),各兴趣区MD 值与EDSS 评分呈正相关(r =0.234 ~ 0.409,P = 0.000 ~ 0.018).结论 多发性硬化患者常规MRI 表现比正常脊髓的FA 值降低,提示存在隐匿性病变.脊髓扩散张量成像对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评价和疗效判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