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口服阿莫西林致尿频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岁。3d前因受凉出现咳嗽、流涕、伴发热。体检:T 38 2℃,P 88次,呼吸稍促,肺听诊可闻及少许干鸣音,实验室检查WBC 10 2×10 9/L、N 0 77、L 0 2 0 ;X线胸透( - )。既往无泌尿系感染史。拟诊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口服阿莫西林(每次0 12 5g ,每天3次) ,小儿速效感冒灵( 0 2g ,每天3次)。2d后患儿出现尿频,每天达6~7次,量少,无尿痛,皮肤无瘙痒及斑丘疹。急查尿常规未见异常,排除尿路感染,考虑药物引起。嘱其停用阿莫西林,2d后症状消失。1个月后,因上呼吸道感染再次服用阿莫西林,服药第2天尿频再次出现,且较前为重。即停用阿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5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上述患者按照不同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分组,分别探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个数、斑块面积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性(P<0.05);同时不同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能够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特别适用于体检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动态观察,值得广泛推广施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血脂、hs-CRP及再狭窄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冠心病患者49例,分为瑞托伐他汀组(n=27)和对照组(n=22),瑞舒伐他汀组为术后能够坚持瑞托伐他汀连续治疗者,对照组为未坚持瑞托伐他汀连续治疗的患者,余治疗相同。测定术前及术后6个月血脂[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随访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扫描评估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发生率。结果①瑞舒伐他汀组6个月后的TC、TG、LDL-C和HDL-C与术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s-CRP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③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8);④两组支架内ISR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改善PCI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术后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和ISR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不同程度下肢动脉粥样硬化(LEAD)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EAD患者129例,依照肱踝血压比(ABI)的检测结果分为轻度组(n=60,0.7<ABI<0.9)、中度组(n=33,0.4<ABI<0.7)、重度组(n=36,ABI<0.4),观察高血压患者发生LEAD的可能危险因素(血压、血糖、血脂).结果 三组在高血压病程、脉压、糖尿病病程、甘油三酯(TG)、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逐步logistic回归中发现高血压病程(OR=3.455,95%CI:1.024~19.231)、TG(OR=2.489,95%CI:0.845~13.481)及糖尿病病程(OR=2.330,95%CI:0.667~9.340)是导致ABI显著减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随着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程延长、糖尿病时间的延长、高TG血症的严重程度增加及脉压增大,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并且与LEAD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冠状动脉CT影像特征的老年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方法 纳入我院老年体检人群224例,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据斑块成分及CT值大小将受试者分为钙化斑块组(斑块CT值>300 Hu,n=31)、非钙化斑块组(斑块CT值<150 Hu,n=53例)、混合斑块组(含有脂质和纤维的斑块,n=62),对CTA结果核查确定无粥样斑块形成者作为对照组(n=78).流式荧光技术联检各组人群血清IL-6、IL-8、IL-10、GM-CSF、IFN-γ、TNF-α因子水平,并比较各组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 四组人群IL-6、IFN-γ水平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8、GM-CSF、IL-10、TNF-α水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钙化斑块组与混合斑块组患者IL-6与IFN-γ水平较对照组及钙化斑块组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混合板块与非钙化板块的斑块成分与血清IL-6、IFN-γ等细胞因子存在一定关联,通过了解细胞因子成分变化辅助冠脉CTA检查结果,判断斑块的稳定性,对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