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付贤云 《中外医疗》2012,31(18):151-151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的门诊患者360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对该组患者加强护理管理,另选取我院2007年9月-2008年4月收治的门诊患者360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护理质量满意度和医患纠纷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院内感染率、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护理质量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加强护理管理有利于控制门诊感染,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患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8例应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4周的临床资料.结果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早期不良反应有发热40例(69%),头痛及肌肉关节酸痛36例(62%),胃肠道反应10例(17%),白细胞(WBC)减少44例(76%),血小板(PLT)减少10例(17%),血红蛋白(HGB)下降31例(53%),4例患者因中性细胞数降低而将派罗欣减量,6例患者因胃肠道反应或HGB明显下降将利巴韦林减量.结论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类流感样症状、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及血红蛋白下降,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及血红蛋白下降可以导致干扰素及利巴韦林减量,从而影响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4.
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对56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实施家庭干预,经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一例人工肝治疗后成功肝移植的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方法:对患者的病症、病因、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法与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例患者经过治疗有效地减缓了肝衰竭的进展,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中毒症状,为肝移植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可以延长肝衰竭患者的生存时间,使其有获得供体进行肝移植的机会,本例就是由人工肝治疗桥接肝移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7.
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对56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实施家庭干预,经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