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建立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高度数字化方法,为腰椎骨质疏松的生物力学试验提供标准模型。方法:一个有代表性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范围从T11~L2,先行X线检查以排除可见的脊椎病变及损害。经螺旋CT沿横断面0.699mm层厚扫描,以jpg格式输出其断面图像并转入微机保存。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建立T11~L2段正常脊柱骨性结构的三维模型,再经过自由造型系统进行表面光滑化处理及对0.699mm层厚引起的数据丢失予以修补。利用有限元软件Patran的前处理功能,在脊柱模型骨性结构的基础上,补充建立终板、椎间盘、髓核、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等结构。采用合适的材料性质和实体单元类型对模型进行智能有限元网格划分。结果:①正常腰段脊柱三维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结果: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和有限元软件Patran成功进行正常腰段脊柱三维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完整的脊柱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共276580个四面体单元,8532个六面体单元,673个杆单元,总计共95219个结点。建立的模型负荷正常椎体的几何特性;②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利用有限元软件Patran的前处理功能,对不同组织的物理特性进行定义,皮质骨、终板、后部结构模量减少33%,松质骨减少66%,同时考虑髓核脱水,弹性模量增加1倍,符合真实的生物力学要求,真实模拟了骨质疏松椎体的材料特性,成功建立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建立的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接近真实的生物力学标本,是理想的研究骨质疏松腰椎生物力学的数字化模型,可应用于骨质疏松腰椎后凸成形术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2%~([1]),在临床工作中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传统治疗方式为后侧人路手术,该手术较一般的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难度要大,关节突关节破坏多,术中发生神经根损伤的几率高.自2005年1月以来,我院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开展小切口前路经腹肌间隙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采用改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5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25个月,患者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13.5±3.1)分,末次随访时为(29.9±3.0)分(P<0.05);临床改善程度优25例,良19例,优良率86.3%.结论 改良TLIF扩大了手术适应证,符合微创理念及国人腰椎的解剖特点,操作简单、安全,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斜向腰椎间融合术(PO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POLIF治疗RLDH患者31例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1例患者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3.6个月。术后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评分(ODI)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椎间融合率为90.3%。临床效果满意率87.1%。结论 POLIF符合微创理念及国人腰椎的解剖特点,操作简单、安全,用于RLDH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胸腰椎节段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对邻近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行T12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强化后,分别建立骨水泥无渗漏(模型A)及往相邻上(模型B,T11~T12椎间盘)、下椎间盘(模型C,T12~L1椎间盘)内渗漏模型,分析中立位、前屈位、后伸位、左弯位、左旋位时邻近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结果 与模型A比较,模型B T11~T12椎间盘压力在左旋位时增加了39.89%,模型C T12~L1椎间盘压力在左旋位时增加了40.52%.结论 骨水泥渗漏进椎间盘后能导致椎间盘压力在旋转体位时明显增加,后期会导致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骨感染和骨不连的技术和经验。方法〓2012年~2013年,对18例骨感染和骨不连病人接受治疗,其中感染性骨不连12例,骨髓炎6例。根据感染的部位和范围预先在患肢安装Ilizarov外固定器,将感染波及的骨干彻底整段切除后,再在缺损段的远或(和)近侧干骺端行一期截骨延长。结果〓16例患者一期伤口痊愈且无破溃,骨愈合良好,随访10个月无骨髓炎复发的表现。2例患者术后1个月再次伤口破溃流脓,提示感染复发,按上述方法重新治疗后愈合。随访12~18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肢体外观和功能效果令人满意。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采用大段病骨切除同时截骨延长的方法是治疗外伤后感染性骨不连与骨髓炎的有效方法,并同时恢复肢体长度和矫正马蹄足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脊柱骨折伴有脊髓损伤患者给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4例脊柱骨折伴有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疗法治疗)和研究组(常规疗法+术后早期康复疗法治疗),各2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明显优于常规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9,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早期康复疗法的有效运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患者总体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在生理负荷下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压缩性骨折的椎体撑开复位作用。方法从尸体获得20个骨质疏松胸腰段脊柱椎体标本,制备压缩椎体骨折的模型。每个椎体放入一种特殊的射线可以透过的负荷装置的两块压盘中间并且施加预先设定的模拟人体内生理的载荷,10个为低负荷111N,10个为高负荷组222N。扩张骨球囊并且通过X线透视测出复位术后的椎体高度。结果比较实验条件(原始的,压缩后的,撑开后的),在负荷组之间(低负荷相对高负荷)椎体高度变化没有显著的差异,然而,在这些条件下每个负荷组里椎体高度前后的变化有明显的差异。低负组和高负荷组平均撑起后高度(分别是24.1mm和24.2mm)明显大于平均压缩后高度(分别是21.4mm和22.3mm),但又明显的低于各自组原始的椎体高度(分别是26.4mm和26.2mm)。在这两组中完全恢复椎体原始高度的有20%。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恢复在模拟生理载荷下引起的压缩性椎体骨折的部分高度。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