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内固定术对踝关节后pilon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76例踝关节后pilon骨折患者,根据不同入路内固定术可分为A组38例(采用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术)和B组38例(采用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血清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骨型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ⅠNP)。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两组BGP、BALP及PⅠN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BGP、BALP及PⅠNP水平均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1年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升高,A组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监视下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股骨远端A型骨折患者行关节镜监视下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术。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5(10±2.5)个月。无关节感染,骨折均愈合良好。按Kolm ent评分标准:优16例,良3例,可1例。结论关节镜监视下逆行交锁髓内钉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固定牢靠、能及时处理膝关节并发症等优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减压融合术对邻近节段瞬时旋转中心(instantaneous center of ro?tation, ICR)及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的122例采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CDF)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邻近节段的ICR、ROM以及颈椎整体ROM。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估治疗分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3~21个月,平均6个月。无论是融合上方还是下方相邻节段的ICR,其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颈椎整体和屈、伸位ROM,其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其上下方相邻节段手术前后的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及NDI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颈前路零切迹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效果良好,对邻近节段的ICR和ROM未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疗效。方法分别选取30例住院行显微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MSLD)和传统手术(open lumbar discectomy,OL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比较2种手术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后JOA、VAS和ODI改善率情况。结果 MSLD组及OLD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2.8±0.8)cm和(5.5±1.8)cm,手术时间分别为(57.0±16.9)min和(72.0±30.5)min,出血量分别为(85.0±33.0)mL和(110.0±48.0)mL,住院天数分别为(10.2±2.5)d和(12.2±3.6)d,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随访时,MSLD组及OLD组的JOA改善率分别为85.3%±8.3%和84.9%±7.6%,VAS改善率分别为86.4%±1.9%和84.4%±2.1%,ODI改善率分别为81.5%±6.3%和80.8%±5.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视野清晰,可减少对神经根及硬膜囊的手术刺激,安全、可靠性好,但熟练操作需要较长时间的显微外科训练基础。  相似文献   
5.
孟桦  亢卫波  李晨曦  闫家智 《中国医刊》2023,(10):1099-1103
目的 探讨个体化微型重建钛板在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桡骨头骨折患者90例,按Mason分型分为Ⅱ型组(24例)与Ⅲ型组(66例),均采用微型重建钛板根据骨折部位个体化塑形后进行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5±3.7)个月。术后1、3、12个月测定患侧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前臂旋转活动度,术后12个月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score,MEPS)和上肢功能障碍(disabilitiesofthearm,shoulderandhand,DASH)评分评定患侧肘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感染、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肘关节失稳、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两组健侧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前臂旋转活动度明显优于患侧,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术后3个月、12个月时两组健侧与患侧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前臂旋转活动度比较差异已无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患侧M...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临床症状、核磁共振小关节Fujiwara分级与末端神经纤维分布及神经肽Y表达的关系,探索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病理机制.方法:选取无腰痛的腰椎管占位需手术内固定患者为对照组(A组),共15例.慢性腰痛患者,术前封闭腰椎小关节,注射前后进行VAS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将其分为3组:疼痛完全无缓解患者,为慢性非小关节源性腰痛组(B组),共15例;腰痛基本消失的患者,为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组(C组),共20例;腰痛有改善但不能完全消除的患者,为慢性混合性腰痛组(D组),共20例.取各组患者的小关节囊标本,分别用氯化金染色及免疫组化法研究小关节囊上的神经末梢及神经肽Y的分布及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组和慢性混合性腰痛组腰椎小关节退变趋势明显,神经纤维分布明显增多,且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组神经分布稠密.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组神经肽Y阳性分布稠密.此外,小关节囊神经纤维数量分布及神经肽Y阳性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二者与小关节MRI Fujiwara分级无相关性.结论: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小关节囊中存在丰富的末端神经纤维;当关节囊受压、牵张,组织炎症或化学物质刺激时或者脊柱小关节病变及力学行为改变时,小关节囊神经末梢疼痛介质分布会发生改变,进而参与腰痛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叶酸复合交联多聚尿烷聚酯(folic acid coated-crosslinked urethane-doped polyester elastomer,fCUPE)神经导管支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长距离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36只3月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2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CUPE神经导管支架移植组(A组)、fCUPE神经导管支架移植组(B组)及自体神经移植组(C组),取C组对侧健康肢体作为对照组(D组)。建立大鼠20 mm长坐骨神经缺损模型,按分组分别采用相应材料修复神经缺损,于术后1、2、3个月采用Bain公式计算A~C组坐骨神经指数(sciatic function index,SFI),神经电生理技术评价A~D组患侧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术后3个月处死大鼠,大体观察后取A~C组再生神经组织行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及A、B组雪旺细胞计数,比较各组神经修复和再生水平。结果 术后3个月各组大鼠手术部位神经导管支架均部分降解,神经及导管与周围组织之间无严重粘连,导管与远、近端神经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