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探讨张仲景在治疗外感内伤杂病上体现的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全身气机升降之枢。正是基于这两方面,张仲景在祛邪之余不忘扶正,理气之时不忘假以脾胃。其重视脾胃的观点,贯穿于其理法方药的全过程,为后世医家在重视脾胃以论治疾病方面提供了完整的、重要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56岁,因右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个月余就诊。患者自诉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久行、久立,休息后可缓解。10年前无明显外因出现双侧跟腱断裂;糖尿病史5年;否认外伤史。母亲及妹妹均患有成骨不全症。入院查体:体型矮小,营养尚可,神志清楚,表情自如,回答清楚,查体合作,身高1.55 m。全身皮肤黏膜未见明显异常,头发花白稀疏。巩膜深蓝色(图1a);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毕赤酵母系统表达重组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构域蛋白RBD,以期作为新冠病毒重组蛋白候选疫苗。方法 选择新型冠状病毒的RBD(受体结合域)蛋白为靶点,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RBD基因序列克隆到毕赤氏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通过载体将外源基因整合到毕赤酵母染色体上,获得遗传性稳定重组子。毕赤氏酵母表达载体含有醇氧化酶基因的调控序列,加入甲醇进行诱导,通过前导信号肽引导外源蛋白的分泌表达。结果 成功将RBD基因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中并整合到酵母染色体上,获得遗传性稳定重组子。能通过前导信号肽引导目的蛋白的分泌表达,表达产物免疫动物刺激产生高水平的血清IgG抗体,IgG抗体效价为1∶2.73×106。结论 重组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构域蛋白RBD的设计具有可行性,为重组蛋白候选疫苗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mRNA序列优化和体外转录(IVT)系统优化角度,设计2条基于血凝素(HA)基因的抗H1N1亚型流感病毒mRNA疫苗,分别连接到3种体外转录系统(含不同UTRs序列)中进行候选疫苗抗原的表达及鉴定,并确定候选疫苗所使用的最佳体外转录系统。方法 确保抗原基因(HA)氨基酸序列不变,以2种优化策略对HA基因的密码子进行优化,分别命名为JLH1HA和JLHA,并分别克隆至骨架载体pGEM-T7-Hα(UTRs来自人源α球蛋白)、pGEM-T7-Mα(UTRs来自鼠源α球蛋白)、pGEM-n3(UTRs来自人源β球蛋白)上,通过线性化处理、体外转录、纯化及Cap1加帽处理,获得功能性mRNA,转染A549细胞后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6组mRNA候选疫苗且均能表达抗原蛋白,以pGEM-T7-Hα为骨架载体构建的体外转录系统蛋白表达量较高。结论 抗原的设计具有可行性,筛选出的最优体外转录系统为以pGEM-T7-Hα为骨架载体构建的体外转录系统。密码子优化对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能在动物免疫效果上能够体现。  相似文献   
5.
膝骨关节炎临床症状与X线表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临床症状与X线片表现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门诊78例(108膝)膝骨关节炎患者,年龄41~77岁;女65例(89膝),男13例(19膝).对所有病例进行严重性指数(Lequesne膝关节指数)问卷调查,计算严重性指数,并将病例分成轻度组(Lequesne指数≤8)和重度组(Lequesne指数>8).摄负重站立位膝关节正侧位、髌股关节Skyline位X线片,分部位观察评价关节间隙狭窄、骨赘生成、软骨下骨硬化、软骨下囊变,测量下肢力线角及外侧髌股角.对膝骨关节炎严重性与各X线表现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膝骨关节炎轻度组和重度组在外侧胫股关节间隙、内侧髌股关节间隙狭窄程度、内侧胫骨骨赘、内侧股骨骨赘、外侧胫骨骨赘、外侧股骨骨赘、内侧滑车骨赘、外侧髌骨骨赘、外侧滑车骨赘、胫骨髁问骨赘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侧股骨骨赘的相伴概率(0.009)最小,Wald值最大(6.779),提示外侧股骨骨赞为判断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最重要的放射学表现.结论:评价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时,关节间隙狭窄与骨赘生成是最有意义的X线表现,其中外侧胫股关节间隙狭窄、内侧髌股关节间隙狭窄、内侧胫骨骨赘、内侧股骨骨赘、外侧胫骨骨赘、外侧股骨骨赘、内侧滑车骨赘、外侧髌骨骨赘、外侧滑车骨赘、胫骨髁问骨赘更加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纵观古今,以湿作为独立病名,而且理法方药兼备者,当首推《金匮要略》一书。其不仅详细地论述了湿病的发病机制、部位,还提出了具体的治法治则,如汗法、利小便法等,用方遣药依据头中寒湿、寒湿在表、风湿在表,立宣通利湿、固表止汗之法,可谓是古今之典范,为后世医家治疗湿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X线平片对股骨头坏死ARCO3A期分期的准确性,并分析其误分期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同期行髋关节正、蛙式位X线及CT检查,且髋关节CT分期为ARCO3A期的15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其中14例为双侧ARCO3A期,共计172例ARCO3A期股骨头坏死,F/M=67/91,平均年龄43.7±11.8岁。观察髋关节X线正、蛙式位图像进行ARCO分期并统计结果 。结果 髋关节X线分期为ARCO 3A期139例,误分期为ARCO 2期33例,准确率为80.8%;对照同期髋关节CT图像,X线误分期病例中未发现软骨下骨折6例(18.2%)、未发现坏死区骨折4例(12.1%)、未发现股骨头局限塌陷23例(69.7%)。结论 X线对股骨头坏死ARCO 3A期分期的准确性高,但仍存在误分期的状况。在临床工作中,正位结合蛙式位,仔细观察关节面局部轻微不光整及软骨下、坏死区骨折等征象有助于提高X线平片对股骨头坏死ARCO3A期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2-mapping与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分期中ARCO2期、ARCO3A期股骨头软骨损伤的差异。方法:选取就诊于医院的23例ARCO2期和3A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将其分别纳入ARCO2期组和3A期组,另选7名正常志愿者纳入正常对照组,3组均行T2-mapping及3D-SPACEMRI成像,并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通过Siemens后处理工作站计算定量参数T2值,并勾画感兴趣区域(ROI)进行测量;在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工作站基于3D-SPACE序列采用半定量评分对软骨形态变化进行评估。比较ARCO2期组、ARCO3A期组患者股骨头软骨T2值及软骨半定量评分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并分析T2值、半定量评分与Harri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T2值比较:ARCO2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CO3A期分别与ARCO2期及正常对照组比较,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79,P<0.05)。软骨半定量评分比较:ARCO3A期组与ARCO2期组、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相似文献   
9.
健脾补肾方对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方防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NFH)模型,以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观察各实验组治疗后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对各实验组血脂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健脾补肾方能明显改善家兔SINFH模型组织形态学,12周时股骨头标本HE染色证明各治疗组空骨陷窝率和髓腔脂肪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或P0.01);健脾补肾方可纠正激素造成的脂质代谢紊乱状况,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在治疗后的4周和(或)8周和(或)12周,各项血脂指标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或P0.01)。结论:健脾补肾方对SINFH的防治机理可能与纠正激素造成的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于潼  谢利民 《中国骨伤》2013,26(12):1002-1004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胫骨髁间棘的增生是否会引起前交叉韧带损伤。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骨科收集58例(70膝)无外伤史的膝骨关节炎病例,均行膝关节MRI检查,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在冠状位上测量内外侧髁间棘的高度、矢状位上测量前交叉韧带异常信号的面积,分析髁间棘的高度与前交叉韧带的异常信号面积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58例(70膝)中5膝有膝关节内游离体,其余65膝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10例,女48例,平均年龄61岁(39~79岁)。内侧髁间棘高度(10.02±1.46)mm,外侧髁间棘高度(8.92±1.69)mm,前交叉韧带异常信号范围(318.42+130.10)mm。。内侧髁间棘高度与前交叉韧带异常信号的面积存在相关性(P=0.00),相关系数为0.60,二者呈正相关;外侧髁间棘高度与前交叉韧带异常信号的面积无相关性(P=0.10)。结论:内侧髁间棘高度与前交叉韧带的异常信号面积呈正相关,交叉韧带异常信号的临床意义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