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室间隔、前壁、后壁及侧壁 心肌纤维化的动态变化,以及心脏超声显像结合计算机分析检测心肌密度这一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应用病理及生化检查,检测SHR左室室间隔、间壁、后壁及侧壁心肌纤维化的病变程度;通过心脏超声显像并结合计算机分析,检测大鼠的心肌密度的变化。结果:14周时,代表心肌纤维化水平的参数羟脯氨酸浓度(HC)在SHR室间隔、前壁及后壁即已增高,以室间隔最为明显,而左室侧壁虽有增高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24周时各部位均明显增加,但各部位之间的差异明显减少。在14周时,代表血管周围纤维化水平的参数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在左室各部位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24周时增高更为明显,但各部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代表间质纤维化水平的参数胶原容积分数(CVF)在14周时只有室间隔显著增高,其余各部位无明显变化;24周时各部位均有显著增高,但仍以室间隔增高最为明显。心肌灰度均值在14周时各部位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各部位之间比较,室间隔最高,侧壁最低,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别。24周时各部位均较14周显著增高,但各部位之间差别变小。在室间隔,灰度离散度在14及24周均未出现显著性改变,而其他部位则在14周时增高,24周时趋于正常。结论: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心肌纤维化尤其是间质纤维化的变化程度是不均衡的,以室间隔程度最重,左室侧壁最轻;应用心脏超声显像并结合计算机分析测定心肌密度,可客观地反应心肌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采用带有空氧混合器、加温湿化器的N-CPAP氧疗器对21例危重新生儿进行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胸片及呼吸功能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早产儿RDS应用N-CPAP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由(42±4)升至(88±7)mmHg(P<0.0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由(63.5±7.1)降至(38.2±4.9)mmHg(P<0.01);氧合指数(PaO2/FiO2)由(42±4)升至(420±58)mmHg(P<0.01);肺内分流量(QS/QT)由治疗初的(26.6%±3.1%)降至(5.4%±0.6%)、(1.5%±0.3%)(P<0.01).N-CPAP治疗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喉喘鸣合并呼吸衰竭及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均有较好疗效.结果提示带空氧混合器、加温湿化器的N-CPAP治疗早产儿RDS及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显著.是基层医院新生儿科的一种简便易行、无创安全、经济且疗效显著呼吸支持设备.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双层联合培养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并改进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双层联合培养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奠定基础。方法 先分别单独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 ,然后分别培养在聚乙烯细胞培养微孔滤膜两面 ,并以不同的比例重叠。结果 两种细胞重叠 1 3、2 3和 10 0 %,以孔径分别为 1 0或 3 0 μm微孔滤膜对两种细胞进行双层联合培养后 ,对内皮细胞的影响不明显 ,但对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则十分显著 ,细胞形态以“收缩型”为主 ,肌纤维增多 ,生长速度较单独培养时慢 ,形成单层贴壁细胞的时间延长 12~ 18h ,无明显“峰 谷”状态形成。结论 改进后的联合培养方法经济、简便 ,更适合于研究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间的信号传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和小儿死亡指数(PIM)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中适用性。方法应用PCIS及PIM对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符合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定义的ARDS患儿进行评分,选取4个时段,即入PICU1h、在PICU病情最重时、入选ARDS1h、ARDS病情最重时的评分结果。PIM直接通过因特网(http://www.sfar.org/scores2/pim22.html)进行计算,根据存活或死亡的临床结果进行分组,比较PCIS及PIM评分结果。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软件。两组间人口学资料、住院时间及评分的比较使用曼-惠特尼U检验,组间病死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分别建立两种评分法相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该曲线下的面积(AUC)是评估评分法分辨能力的重要参数,该值≥0.75被认为有临床意义。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ARDS病情最重时PCIS(P=0.006)及PIM(P=0.013)评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入选ARDS1h的PIM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各时段PCIS与PIM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75。结论PCIS和PIM虽然对评估ARDS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有一定帮助,也可初步判断预后好坏,但对预测死亡风险的价值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PCI中心包积液(PE)、心包填塞(CT)发生率、发生相关因素、处理以及临床预后,为PCI正确的操作和合理的选用器械提供参考. 方法连续前瞻性分析了1 246例PCI资料,包括住院病历、手术记录、护理记录和影像学资料,判定PE、CT发生原因、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皮的损伤情况和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分析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AngⅡ的相关性,探讨AngⅡ在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检测心绞痛患者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脉病变的危险分数,分析心脏局部AngⅡ与危险分数的相关性,探讨心脏局部AngⅡ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以及冠心病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心绞痛患者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浓度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分数 ,分析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与危险分数的相关性。方法 :37例心绞痛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 ;18例正常对照者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采集主动脉、冠状窦和外周血液标本 ,测定主动脉与冠状窦血液中AngⅡ的浓度 ,计算二者之间的差值 ,以此代表心脏局部产生的AngⅡ浓度 ,同时测定外周血中AngⅡ浓度。按照Califf介绍的危险分数评价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心绞痛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脏局部和外周血中AngⅡ浓度均明显增高 (P <0 .0 1) ,心脏局部AngⅡ浓度与危险分数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AngⅡ浓度与危险分数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5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AngⅡ浓度与危险分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心脏局部AngⅡ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分数密切相关 ,心脏局部AngⅡ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的冠状动脉病变结合检测心脏局部AngⅡ浓度 ,对更确切地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判断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可能提供一些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