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Ad-SPK1是否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方法:分离培养胎兔胃黏膜上皮细胞,通过重组腺病毒介导鞘氨醇激酶在上皮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及SPK酶活性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实验中,Western blot和SPK酶活性检测外源SPK1在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用抗FLAG的抗体在Ad-SPK1感染的上皮细胞检测到一条特异条带。SPK酶活性法检测不同MOI为100的Ad-SPK1感染兔上皮细胞后SPK的活性最高。结论: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可促进实验兔胃溃疡黏膜上皮修复和溃疡面血管增生,加快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药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对常用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比如云南白药中毒可引起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中药不良反应不仅在于药物本身的毒性,也在于用药不当所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药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对常用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比如云南白药中毒可引起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中药不良反应不仅在于药物本身的毒性,也在于用药不当所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敌百虫(dipterex,Dip)的遗传毒性效应及维生素C(VitC)的拮抗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Dip组、VitC干预组Ⅰ、VitC干预组Ⅱ、VitC干预组Ⅲ.每组8只.对照组和Dip组小鼠每天分别饮用自来水和含Dip的水溶液(5mgDip/mL),VitC干预组Ⅰ、VitC干预组Ⅱ和VitC干预组Ⅲ小鼠每天的饮用水中除含有Dip(5mgDip/mL)外,同时给予补充不同剂量的VitC进行干预,50d后观察其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变化.结果:Dip组小鼠的骨髓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VitC干预组Ⅱ和VitC干预组Ⅲ微核率显著低于Dip组(P<0.01).结论:Dip对骨髓细胞遗传物质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即具有遗传毒性效应;适量的VitC具有拮抗Dip致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作用,即抗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它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的:介绍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方法、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分类;重点阐述骨形态发生蛋白在运动性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以“骨形态发生蛋白,运动损伤,关节软骨,修复”为中文检索词;以“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sports injuries, articular cartilage, repair”为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1998-01/2010-04的相关文章。纳入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74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20篇文献进行综述。目前研究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强大的促成骨活性,能够诱导间充质细胞不可逆地分化为骨、软骨组织;但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各成员诱导成骨作用的能力不同,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成骨能力最强。同时相关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具有促进作用,但要将其应用于临床仍存在作用机制不明、复合材料的选择、应用于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问题。 关键词:关节软骨;运动损伤;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敌百虫(dipterex,Dip)对小鼠精子的致畸效应及维生素C的拮抗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Dip组、维生素C(Vitamin C,VitC)干预组Ⅰ、VitC干预组Ⅱ、VitC干预组Ⅲ,每组8只。对照组和Dip组小鼠每天分别饮用自来水和含Dip的水溶液(5 mg Dip/ml);VitC干预组Ⅰ、VitC干预组Ⅱ和VitC干预组Ⅲ小鼠每天的饮用水中除含有Dip(5 mg Dip/ml)外,同时给予补充不同剂量的VitC进行干预,50 d后观察其精子畸形率的的变化。结果:Dip组小鼠的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VitC干预组Ⅰ、VitC干预组Ⅱ和VitC干预组Ⅲ的精子畸形率均显著低于Dip组(P<0.01)。结论:Dip的毒性作用可引起雄性小鼠生殖细胞的遗传损伤,导致生殖毒性效应;适量的VitC具有拮抗敌百虫致小鼠精子畸形的作用,即抗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它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的:介绍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方法、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分类;重点阐述骨形态发生蛋白在运动性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以"骨形态发生蛋白,运动损伤,关节软骨,修复"为中文检索词;以"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ports injuries,articular cartilage,repair"为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1998-01/2010-04的相关文章.纳入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74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20篇文献进行综述.目前研究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强大的促成骨活性,能够诱导间充质细胞不可逆地分化为骨、软骨组织;但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各成员诱导成骨作用的能力不同,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成骨能力最强.同时相关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具有促进作用,但要将其应用于临床仍存在作用机制不明、复合材料的选择、应用于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对家兔应激性溃疡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模型组、空白对照组、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模型组和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以浸水法建立兔应激性溃疡模型后,分别给予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在溃疡部位注射携带SPK1的腺病毒,分别在第15天和第22天胃镜下观察溃疡区域,对愈合质量进行评价,硝酸还原法检测胃部NO含量.结果 动物实验显示,24 h后模型组和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内镜和组织学检查提示,胃黏膜呈应激性溃疡改变,模型建立成功.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O水平明显降低(P<0.05);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与模型组对比,电子胃镜下可见应用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的溃疡愈合明显好于生理盐水模型组.模型组呈明显凹陷性溃疡,溃疡面被覆坏死组织.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15 d时溃疡面明显红润,肉芽组织增生,少量黏膜上皮覆盖溃疡面,溃疡面皱缩;22 d时溃疡面明显缩小,溃疡凹陷不明显,溃疡面积明显缩小.同时,应用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NO水平明显升高(P<0 05).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可促进实验兔胃溃疡黏膜上皮修复和溃疡面血管增生,加快溃疡愈合.其治疗机制可能与NO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对家兔应激性溃疡愈合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选取雄性大白兔3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模型组和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以浸水法建立兔应激性溃疡模型后,分别给予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在溃疡部位注射携带SPK1的腺病毒,分别在第15 d和第22 d胃镜下观察溃疡区域,对愈合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动物实验显示,24 h后模型组和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检查提示,胃黏膜成应激性溃疡改变,模型建立成功。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与模型组对比,电子胃镜下可见应用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的溃疡愈合明显好于生理盐水模型组。模型组呈明显凹陷性溃疡,溃疡面被覆坏死组织。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15 d时溃疡面明显红润,肉芽组织增生,少量黏膜上皮覆盖溃疡面,溃疡面皱缩;22 d时溃疡面明显缩小,溃疡凹陷不明显,溃疡面积明显缩小。同时,应用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可促进实验兔胃溃疡黏膜上皮修复和溃疡面血管增生,加快溃疡愈合。其治疗机制可能与IL-6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杨艳  向加林  欧阳旭红  尹玲  于国辉 《重庆医学》2013,42(13):1490-1492
目的构建小鼠DUSP9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小鼠Hepa1-6肝细胞中表达DUSP9蛋白。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小鼠肝组织获取DUSP9cDNA片断,经双酶切、连接重组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pEGFP-DUSP9重组质粒,双酶切及DNA测序对该重组质粒进行鉴定。脂质体介导pEGFP-DUSP9转染Hepa1-6肝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DUSP9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pEGFP-DUSP9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完全正确,成功转染Hepa1-6肝细胞并高效表达,检测到明显上调的DUSP9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DUSP9,并在Hepa1-6肝细胞中表达了DUSP9蛋白,可为研究DUSP9的生理功能及了解其在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进程中的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