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8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翼状胬肉术前术后的角膜屈光状态及其与术前胬肉大小的关系,探讨胬肉手术的时机与必要性。方法 对29例(32只眼)翼状胬肉患者进行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测量,并于术前术后行角膜地形图检测,以资对比。结果 32只眼均有程度不同的顺规散光,其大小与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有关。手术显著降低了角膜散光,提高了角膜平均屈光力。手术导致的角膜散光变化、角膜平均屈光力变化和术前胬肉大小显著相关。结论 翼状胬肉的生长和手术切除对角膜的屈光状况有显著影响,胬肉越大,这种影响就越大。当胬肉较大时,角膜地形图的改变可能包括一部分假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3例(284眼)近视眼患者施行LASEK术,并观察术后裸眼视力及各种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术后1个月263眼(91.0%)裸眼视力(UCVA)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但术中术后也有角膜上皮瓣异常、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等并发症。结论LASEK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屈光手术,但也应积极地预防一些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的角膜上皮瓣异常的类型、产生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观察行LASEK的161例(320眼)近视术中术后的角膜上皮瓣异常情况,分析其原因,并观察术后视力、角膜刺激症状及上皮下雾状浑浊。结果21眼术中出现上皮瓣异常,包括上皮瓣不完整、瓣撕离破碎、瓣游离。10眼术后出现上皮瓣异常,包括瓣皱褶、接触镜脱落、上皮瓣脱落及局部上皮延迟愈合。结论LASEK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屈光手术,但完好的角膜上皮瓣是LASEK优越性的基础。熟练掌握手术技巧,保持术中术后上皮瓣的完整,预防及正确处理各种上皮瓣异常,是LASEK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LASIK术中不同厚度角膜瓣治疗中高度近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关键步骤是制作角膜瓣,瓣过薄可能致术中操作困难和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瓣过厚则导致残留基质床厚度减小。随着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出现了薄角膜瓣的LASIK技术,将角膜瓣厚度由理想的160μm缩小为110~130μm,扩大了LASIK的手术适应证范围。本研究比较不同厚度角膜瓣的LASIK手术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丝状角膜病变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将接受LASEK的263例(526眼)近视按术前有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分为两组,观察术后丝状角膜病变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术后发生丝状角膜病变共15例(27眼),发病率为5.13%,有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组及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组术后丝状角膜病变的发病率分别为7.59%、3.31%,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丝状角膜病变的治疗可采取将丝状物剔除及使用人工泪液。结论LASEK术后丝状角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术前角膜接触镜的配戴、术中角膜上皮层及前弹力层的损伤、术后用药等。对于术后丝状角膜病变,应采取积极的预防及处理。  相似文献   
6.
单纯性非穿透小梁切除手术与穿透小梁切除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单纯性非穿透小梁切除手术(即不联合植入物)与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即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术后早期的降眼压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方法 共选取33例青光眼患者(47只眼),包括开角型青光眼28例(39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8只眼)。其中16例(24只眼)接受穿透性小梁手术,17例(23只眼)接受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比较两组的年龄、术前眼压、术前视力及术前术后眼压、视力的变化幅度,两组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间年龄、术前眼压及术前视力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的术前术后眼压自身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术前术后眼压下降的幅度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至于术中及术后早期的并发症,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组明显减少。结论 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术后早期的降眼压效果与穿透性小梁手术相当,但安全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乔宝笛  戴涛  帖彪  陈鹏 《眼科研究》2012,30(8):734-738
背景 糖皮质激素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证实,其代表性药物为曲安奈德.但曲安奈德局部应用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关注. 目的 评价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取队列研究试验设计,按照纳入标准收集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或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120例120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人口基线特征匹配.试验组实施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对照组仅行黄斑格栅样光凝,分别于术后1周,1、3、6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对检查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对试验组术后检测结果与术前值进行比较.结果 与玻璃体腔注射前视力比较,试验组在注射后1周、1、3、6个月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而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对照组的视力均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00、0.002、0.046).玻璃体腔注射后各时间点试验组黄斑水肿明显减轻,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而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体腔注射后各时间点试验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7例在玻璃体腔注射后4~6个月黄斑水肿复发,占11.67%;玻璃体腔注射后11例眼压升高至21 mmHg以上,占14.1%. 结论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可有效治疗黄斑水肿,但少数患者在6个月内出现复发及眼压升高.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玻璃体内美罗培南浓度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线检测法,测定玻璃体内的美罗培南浓度。方法:应用Agilent1100系列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EclipseXDB-C8,流动相为乙腈-水(乙腈:水=10∶90),检测波长298nm,参比波长:400nm,加入乙腈自然沉淀,提取剂为乙腈,内标物为对乙酰氨基酚,流速为0.8mL/min。结果:本方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5~2.5mg/mL,最低检测浓度是0.05mg/mL,回收率为98.93%,日内精密度≤3.03%,日间精密度≤5.49%。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适合于玻璃体腔注射美罗培南的药物浓度测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及机械刀辅助的SBK术的角膜瓣厚度,探讨手术对角膜后表面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非随机队列研究。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月30日至12月31日飞秒激光及机械刀辅助的SBK术患者各200例(200眼),分别为飞秒激光组和机械刀组。通过A超测量角膜瓣厚度,Pentacam测量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时角膜后表面中央曲率半径和最高曲率半径及角膜后表面顶点高度。检查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各测量指标的总体差异比较采用重复测量两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机械刀组角膜瓣厚度为(104.4±10.3)µm,飞秒激光组为(99.2±5.1)µm,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5.365,P<0.05)。计算2组实际角膜瓣厚度与预设值间差值的绝对值,机械刀组为(6.38±5.21)µm,飞秒激光组为(2.17±2.69)µm,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7.751,P<0.01)。2组的角膜后表面中央曲率半径、最陡曲率半径及顶点高度,同一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机械刀组术后1、3、6个月与飞秒激光组相应时间点的角膜后表面中央曲率半径、最陡曲率半径及后表面顶点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飞秒激光及机械刀辅助的SBK术角膜瓣厚度存在差异,2种手术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及顶点高度均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且2种术式对角膜后表面稳定性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巩膜宽带环扎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前后屈光状态及眼球各部分形态和容积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间行巩膜宽带环扎术并手术成功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6例(26只眼),利用A型超声、角膜地形图等技术,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视网膜脱离巩膜宽带环扎术后眼轴显著延长,前房显著变浅,晶状体明显增厚,而角膜平均屈光力和散光的变化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视网膜脱离巩膜宽带环扎术后可发生眼球形态改变,其屈光状态的改变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