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健康人在支气管内使用利多卡因后血清浓度的相应变化已有明确观察。本文着重研究了在有支气管感染的情况下,利多卡因在体循环中的药理学变化。从药物动力学的观点认为,气管,支气管炎症有助于该药进入血循环。本文研究了两组各10例病人,对照组为20~35岁的年青口腔科病人,均无气管支气管炎症疾患,全部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均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的复苏住院病人,经纤维气管镜检查,均有气管,支气管炎症感染的形态学所见(粘膜充血,炎症性增生,使气管软骨隆起变得不甚明显)。所有病人肝肾功能正常,两组病人均气管内滴入2%利多卡因400mg,对照组经过气管插管给药,观  相似文献   
2.
对比观察硬膜外麻醉与七氟醚为主的静吸复合全麻胃次全切除术中血糖、乳酸、总蛋白、血球压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血糖在硬膜外麻醉后90min较麻醉前非常显著升高(P<0.01),在静吸复合全麻45、90min较麻醉前均显著升高,尤以90min为著(P<0.01)。乳酸在硬膜外麻醉后45、90min较麻醉前显著升高(P<0.05),静吸复合全麻后45、90min较麻醉前均有非常显著升高(P<0.001)。总蛋白、血球压积在硬膜外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前、后45、90min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 原发性骶骨肿瘤多为恶性肿瘤,由于手术方式的不同其创伤大小,出血多少,手术时间长短等有较大差异,其中以全骶骨切除的创伤最大,出血最多,手术时间较长,死亡率也较高,在麻醉管理上有些问题值得探讨。我科自1960~1984年行骶骨肿瘤手术麻醉28例,在麻醉手术期间无一例麻醉意外及死亡。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28例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17岁~58岁。术前全身情况较好,除2例有慢性肝  相似文献   
4.
对比观察硬膜外麻醉与七氟醚为主的静吸复合全麻胃次全切除术中血糖、乳酸、总蛋白、血球压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血糖在硬膜外麻醉后90min较麻醉前非常显着升高(P<0.01),在静吸复合全麻45、90min较麻醉前均显着升高,尤以90min为着(P<0.01).乳酸在硬膜外麻醉后45、90min较麻醉前显着升高(P<0.05),静吸复合全麻后45、90min较麻醉前均有非常显着升高(P<0.001).总蛋白、血球压积在硬膜外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前、后45、90min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对全麻气管插 血管瓜伯预防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非心脏手术患者,依据和用量不同,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插管前,分别给予艾司洛尔1,2mg/kg和0.9%氯化钠注射液10ml,于给药前、给药后及插和后1,2,3,5min,监测HRBP,DBP,麻醉诱导插管采用芬太尼+2.5%硫喷妥钠+氯琥珀胆碱,插管后吸入1%~5%,安氟醚及静注万可松维持。结果: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道一例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替换术后的第12天,发生急性上腔静脉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由于插管和长时间的静脉输液造成,在罕见情况下可发生上腔静脉综合征,作者报道一例如下:男性病人,67岁,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Ⅱ级而住院治疗,既往无血栓形成史,术前凝血机制正常。术中从左贵要静脉经皮穿刺放置一根长60cm聚乙烯管,麻醉诱导静注稀释的1%硫喷妥纳溶液,  相似文献   
7.
当卤素类药物吸入浓度增高时可抑制窦房结功能。其作用机制Bosnjak和Kampine认为能和钙通道阻滞剂特别是异博定和硫氮酮的作用相仿。然而,作者曾为一例颅内动脉瘤手术应用尼莫地平与异氟醚作为麻醉剂  相似文献   
8.
应用布比卡因行骶管麻醉已广泛应用于儿童,对于下腹部手术应用布比卡因和芬太尼混合液行骶管麻醉能使患儿术后24小时内无痛.作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在儿童用布比卡因和芬太尼混合液骶管注药,术后痛觉阻滞的延长时间和有无高碳酸血症情况.病例和研究方法:选择ASA1~2级.年龄5~10岁.行泌尿外科手术选用  相似文献   
9.
Verrlo“z”t和Coll等作者在1979年指出,通过皮下试验检查肌肉松弛剂之间可出现交叉过敏性反应。Flshez在1980年通过皮下注射肌肉松弛剂证实了这个事实。Baldo等在1983年指出,使用一种肌肉松弛剂后出现类过敏性休克反应时,在病人血清里产生一种对多种肌肉松弛剂有特异性的免疫蛋白,胺基根存在于所有的肌肉松弛剂和其他物质之中,例如消毒剂、美容剂、毛细血管代谢产物等。有些病人体内存在着多种箭毒类药物的抗体,尽管他们从未接触过这些物质。作者通过对二个病例的分析证明上述的事实。病例一,女性,17岁,于1980年注射三碘季胺酚后出现过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