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倒睫也叫睑内翻,是婴儿常见的一种眼病,占婴儿眼病的第二位。尤其是肥胖的婴儿发病率较高。 婴儿倒睫主要发生在下眼皮的中内1/3处,倒睫的原因在于:(1)婴儿脸比较胖,而鼻根部的脂肪发育不饱满,皮肤较松弛,容易导致下眼睑内翻。(2)有的婴儿下眼睑缘处有一条与睑缘平行的皮肤皱襞,严重的下睑赘皮可引起倒睫。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恶性肺肿瘤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BPF)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01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的肺恶性肿瘤患者,均于治疗后1、3天接受胸部X线和胸部CT复查,之后按照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判断有无BPF,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BPF的危险因素。结果 901例中,11例(11/901,1.22%)发生BPF(BPF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PF组与非BPF组间,瘤体-胸膜最短距离、消融针道累及胸膜和肺或胸膜腔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消融针道累及胸膜[OR=44.80,95%CI(5.40,371.98),P<0.01]和肺或胸膜腔感染[OR=52.40,95%CI(10.34,265.44),P<0.01]均为发生BP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消融针道累及胸膜和肺或胸膜腔感染为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后发生BPF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剂量学分析,探讨3D打印非共面模板(3D-PNCT)辅助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患者行3D-PNCT辅助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通过CT模拟定位设备行体位固定及复位。术前制定计划并行3D-PNCT打印,复位后根据术前计划植入粒子,术后进行剂量学验证。比较术前预估与术后实测剂量学指标,包括90%靶区体积剂量(D_(90))、100%靶区体积剂量(D_(100))、9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_(90))、10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_(100))及15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_(150))的差异。结果对15例共18个病灶均顺利完成3D-PNCT辅助~(125)I粒子植入,平均复位时间(11.62±2.57)min。术后所测大体肿瘤靶区体积(GTV)明显大于术前[(64.25±50.16)cm~3 vs (57.37±44.25)cm~3;t=-3.163,P=0.006]。术后实际植入粒子数目明显多于术前预估[(46.39±24.18)枚vs (43.78±21.63)枚;t=-2.636,P=0.017];实测剂量学指标V_(100)及V_(150)值均明显低于术前预估(P均0.05),而D_(90)、D_(100)及V_(90)与术前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借助CT模拟定位设备可快速、精准完成3D-PNCT复位;3D-PNCT辅助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可较好地实现术前与术后主要剂量学指标匹配,精准植入粒子。  相似文献   
5.
都说语文课上能体现学生读懂课文的地方就是朗读,那些把我们感动得声泪俱下的文字,却怎么也激不起学生心中的一点涟漪,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一些貌似真理的标签式的结论.要想改变这样的局势,就必须掌握指导阅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arcelona临床肝癌(BCLC)分期B期亚分期的必要性,分析不同亚分期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术后疗效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接受TACE治疗的BCLC B期HC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包括B1期31例,B2期77例,B3期15例,B4期10例,评价TACE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 133例患者共接受567次TACE治疗,不同亚分期HCC患者间TACE治疗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02,P=0.170)。首次TACE术后1个月,根据改良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部分缓解47例,稳定74例,进展12例。不同亚分期HCC患者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1,P=0.908)。不同亚分期HCC患者TACE术后总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6,P=0.013),B1期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B3期(P=0.020)及B4期(P=0.033)患者。结论 BCLC B期各亚分期HCC患者TACE术后总生存时间不同,进行亚分期有助于临床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张鑫  王莉  李瑞  严媛 《中国医药科学》2022,(14):137-140
目的 探讨术中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在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近期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收集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8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8),术中分别给予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和等量生理盐水冲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第3天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指标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9.17%,观察组为2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前和术后第3天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以及肿瘤指标癌胚抗原(CEA)和CA199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灌注雷替曲塞局部化疗,操作简单且患者耐受,疗效相当,安全性较好,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叶胆中獐牙菜苦苷生物合成的遗传基础。方法 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青叶胆全草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 共获得68 643个unigene,平均长度901 bp,共有42 954条unigene注释到NR,SwissProt,COG,KOG,GO,Pfam数据库中,獐牙菜苦苷生物合成的3个阶段中,有43条unigene参与中间体的生成,3条unigene参与萜类骨架合成,25条unigene可能参与萜类最后的修饰。结论 首次对青叶胆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获得了可能参与獐牙菜苦苷生物合成的候选基因,为后续功能基因的挖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云南各地区包括8个居群116个样品的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 ex Hemsl.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滇龙胆遗传分化和遗传结构,评价其遗传变异。方法采用试剂盒按照个体提取滇龙胆的DNA,扩增其叶绿体基因psbA-trnH、trnL-trnF并测序,两个片段拼接后综合分析。结果序列中存在22个变异位点并构成11种单倍体类型,滇龙胆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d)为0.737,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7632、基因流(Nm)为0.41,地理区域间Gst为0.19680,Nm为1.02。结论滇龙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其遗传变异主要出现在居群间,而2个叶绿体DNA片段在滇龙胆的产地鉴别中意义有限,品质差异的形成可能跟环境因子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纵隔淋巴结转移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穿刺路径及辅助技术。 方法 对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共16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放射性125I治疗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穿刺路径及相关辅助技术,总结相关经验。 结果 1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共20个病灶均顺利完成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穿刺路径分为经胸骨旁/椎旁入路(8例)、经胸骨入路(4例)、经胸骨上入路(2例),经胸椎入路(1例)、经胸膜腔入路(1例,人工气胸技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10例(62.5%),部分缓解(PR)1例(6.2%),疾病稳定(SD)3例(18.8%),疾病进展(PD)2例(12.5%)。 结论 采用合适的穿刺路径及辅助技术是CT引导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