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5-2008年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0例,年龄45~88岁.术后2周行双侧下肢静脉Duplex彩色超声检查,观察DVT形成的情况,根据是否形成DVT,分为非DVT组和DVT组.记录围术期有关患者、手术和麻醉方面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下肢DVT发生率38%,而近端DVT发生率3%.与非DVT组比较,DVT组年龄大,麻黄碱使用率及其用量增加,麻醉时间延长,术后1 d白细胞计数及术后最高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因素与下肢DVT有关(r=0.913,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危险因素为年龄>75岁,使用麻黄碱>25 mg、麻醉时间>3.5 h及术后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插管条件下单纯吸入七氟烷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级择期行斜疝、鞘膜积液、血管瘤等短小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1~8岁,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七氟烷组(S组),各30例.2组术前均给予阿托品0.01~0.02mg/kg肌内注射.K组给予氯胺酮6mg/kg肌内注射,入睡后开放静脉,常规监测,面罩吸氧,术中如有体动,则静脉追加氯胺酮每次1~2mg/kg.S组给予5%七氟烷吸入诱导,氧流量8L/min,以加压面罩吸入,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监测心电图、血压、氧饱和度,以及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和七氟烷的浓度.术中氧流量调整为1L/min,根据体动、心率和血压等情况调节七氟烷的吸入浓度,使呼出浓度维持在2.5%~3.0%,如呼吸抑制则行面罩机控呼吸.手术结束时停吸七氟烷,氧流量恢复至8L/min,直至自主呼吸平稳,再给予普通面罩吸氧.比较2组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以及术中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S组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分别短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均未发生呛咳、喉痉挛、流涎等不良反应;苏醒期,2组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发生率S组高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七氟烷的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均较氯胺酮快,而在非插管情况下,全凭七氟烷吸入更适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3.
<正>心脏手术可以说是所有手术类型中风险最大的一种手术,常规心脏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方式[1]。全身麻醉的风险及并发症众多,对于健康的年轻患者来讲发生率均较小,但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讲,很多风险的发生率是大大增加的[2-3]。其中一项风险就是全身麻醉导致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老年患者脑组织萎缩,本身就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在全身麻醉的诱导下,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进一步增加[4-6]。本次试验详细地研究了不同全身麻醉方  相似文献   
4.
丛昊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7):1172-1174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将2010年6月—2014年5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84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麻醉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1 min (T3)、拔管后1 min (T4)、拔管后5 min (T5)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拔管后10 min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和躁动评分(RS)以及术后6 h (T6)、12 h (T7)、24 h (T8)时的VAS评分;比较T1、T3、T4、T6、T7、T8时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 结果 与T1点比较,2组T2点HR水平显著降低(P<0.05),2组T3~T4点HR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T3~T5点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T1点比较,2组T2点MAP水平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T3~T5点MAP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T3~T5点M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AA/S、RS、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T1点比较,2组T3、T4时2组血NE、E水平明显提高(P<0.05),T7、T8时2组血NE、E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T3、T4、T6、T7、T8时血NE、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相比于单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可有效维持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患者疼痛和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丙泊酚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 随机抽取60例行肝叶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将其分为A、B、C、D四组,平均每组15例. 分别采用设定血浆靶浓度为丙泊酚组(A组)2 μg.L-1,丙泊酚组(B组)3.5 μg.L-1,丙泊酚组(C组) 5 μg.L-1及无丙泊酚组(D组)进行麻醉. 结果 3组使用丙泊酚对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程度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采用浓度为大于3.5 μg.L-1组与2 μg.L-1丙泊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丙泊酚能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的肝功能,浓度>3.5 μg.L-1丙泊酚麻醉临床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丛昊  陈忠华  周其富  蒋宗明  郑羡河 《浙江医学》2016,38(23):1902-1905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重度二尖瓣狭窄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芬太尼5.0滋g/kg组(Ⅰ组),小剂量芬太尼5.0滋g/kg组(Ⅱ组),大剂量芬太尼10.0滋g/kg组(Ⅲ组),每组20例。Ⅰ组麻醉诱导前输注右美托咪啶0.8滋g/kg(输注时间10min),Ⅱ组与Ⅲ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麻醉诱导时Ⅰ、Ⅱ、Ⅲ组给予芬太尼分别为5.0、5.0和10.0滋g/kg。脑电双频指数值低于50时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通气。记录麻醉诱导前(T1)、导管进入声门(T2)、插管后1min(T3)、3min(T4)和5min(T5)血压和心率(HR),观察麻醉诱导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药物干预的情况。结果与T1比较,3组患者T2时点收缩压(SBP)均显著下降,而Ⅱ组和Ⅲ组HR则显著上升(P<0.05或0.01);与Ⅱ组比较,Ⅰ组T3和T4时点SBP和HR上升程度较小(P<0.05)。与Ⅲ组比较,Ⅱ组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升高,Ⅰ组和Ⅱ组低血压发生率降低,Ⅰ组药物干预率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率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药物干预率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0.8滋g/kg)复合小剂量芬太尼(5滋g/kg)有利于稳定重度二尖瓣狭窄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Ⅰ组)和全麻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在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选择T8~9间隙,局麻药为0.25%罗哌卡因+0.04mg/ml布托啡诺混合液,确定硬膜外麻醉有效后行全麻诱导,并在外科缝皮结束前10min硬膜外给予10ml局麻药后接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泵。Ⅱ组手术结束前10min给予芬太尼1μg/kg,同时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术后镇痛。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药用量和拔管时间,记录患者入麻醉后恢复室时的躁动评分(RS)。结果Ⅰ组R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Ⅱ组有17例RS评分≥2分,而Ⅰ组仅6例,其中重度EAⅠ组仅1例,而Ⅱ组有7例(P<0.05)。Ⅰ组瑞芬太尼用量、七氟烷用量和拔管时间分别为(580±20)μg、(14.5±1.3)ml和(5.6±1.1)min,明显低于B组[(951±29)μg、(38.2±5.2)ml、(12.8±3.2)min](均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明显降低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麻醉后EA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陈忠华  陈雷  楼静芝  丛昊  郑羡河  钟耿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30(7):699-701,后插三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胆道探查加胆囊切除术患者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CD11b/CD1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20例胆道探查加胆囊切除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ASA)体格健康状况分级Ⅰ~Ⅱ级,随机平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乌司他丁组,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将乌司他丁20万U加入120 mL生理盐水,以2 mL/min速度持续静脉滴注.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手术开始后4、12、24 h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MN表面CD11b/CD18分子表达水平.结果 乌司他丁组与对照组麻醉诱导后即刻PMN表面CD11b/CD18分子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各时间点PMN表面CD11b/CD18分子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PMN表面CD11b/CD18分子表达水平于手术开始后4、12、24 h与麻醉诱导后即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24 h与手术开始后4 h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24 h时升高最为明显(P<0.05).结论 胆道探查加胆囊切除术可导致循环中PMN表面CD11b/CD18分子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乌司他丁能抑制PMN表面CD11b/CD18分子表达的增加,从而抑制PMN的过度激活,保护机体的组织和重要器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