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35例健康老人为对照组(A组),另选25例老年肺心病急性发作期(B组)、22例老年肺性脑病患者(C组)、21例老年肺心病伴肾衰患者(D组),测定后3组血气显示,Ⅰ型呼衰24例(E组),Ⅱ型呼衰30例(F组)。测定这6组的血浆血栓素(TXB2),6-酮前列环素(6-k-PGF1α)含量,结果显示B、C、D、E、F组的血浆TXB2、6-k-PGF1α含量及TXB2/6-k-PGF1α比值均高于A组,以D组的值为最高,其升高值与病情加重程度相一致。提示血浆TXB2含量升高,其TXB2/6-k-PGF1α比值增大,可引起肺心病发作或肺心病伴多器官衰竭(MOF)的发生。反之,肺心病可缓解。说明血浆TXB2是肺心病发病中起着重要的病理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慢性肺心病患者伴肾衰时血浆强啡肽含量变化的研究郝建,丛勤滋,刘克玲,张安成,林莲初,王成海病例选择:门诊体检33例健康人为对照组(A组),其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60~68岁。选45例住院的慢性肺心病均按我国1977年肺心病诊断标准确诊。根据病情...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强啡肽含量变化的研究郝建,丛勤滋,林莲初,王成海血浆强啡肽分泌增加与缺氧、二氧化碳潞留等病理性变化有关,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研究甚少.我们着重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血浆强啡肽含量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肌苷(Inosine)能提高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参与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有证据说明肌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并对哇巴因引起的犬心律不齐有对抗作用。乌头碱(Aconitine)是一种膜去极化剂,常作为筛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模型。本工作观察了乌头碱对豚鼠室间隔心肌细胞自发节律动作电位的异常影响,以及肌苷对这种异常影响的恢复作用,在单细胞水平为肌苷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提供了依据。 实验用健康豚鼠心肌室间隔,台氏液灌流(95%O_2+5%CO_2,34℃)。将微电极插入心肌细胞,进行细胞内记录。肌苷和乌头碱分别加入台氏液中,作用于心肌标本。标本中保留窦房结,故心肌细胞存在自发的节律性动作电位,可稳定2~3小时。记录这种自发动作电位的周期(T),50%和100%复极化动作电位时限(APD50和APD100),以此说明乌  相似文献   
6.
<正> 心电图异常常见于心脏疾病,但也可见于诸如出血性脑卒中、非出血性脑卒中、颅内新生物、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颅脑外科手术中。本文对291例60岁以上老年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并就急性脑血管疾病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正> 肌苷是一种次黄嘌呤核苷制剂,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提高多种酶的活性,参与能量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临床常用来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作者应用时,发现肌苷还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现将动物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1985年9~11月,我们在大别山双河区对66707人口中的2509人进行了血压普查,检出高血压病292例,患病占11.64%。并对其中65例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及血脂作了观察。本组高血压诊断标准按WHO规定,不含临界性高血压。一、对象及方法:本组受检者为15~85岁汉族山区农民、部分干部及教职员。其中男性1073人,女性1436人。检查时取坐位,测血压前休息15分钟以上,采用水银血压计,量右侧肱动脉血压。二、患病率:44岁以下男性6例(占0.24%),女性18例(占0.72%);45~74岁男性126例(占5.02%),女性135例(占5.38%);75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SH)是指收缩压≥21.3kPa(160mmHg)、舒张压<12.6kPa(95mmHg)、平均动脉压高于正常的一种高血压。本文271例老年人SH临床资料提示,SH是老年人常见高血压类型并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收集40例关于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对其病因、诱因、临床表现特征、治疗预防措施和预后等方面进行探讨。资料来源本文收集的40例患者系1973年元月至1981年6月的住院和家庭病床病人,且均经过长期随访观察。其中大部分因阵发性心房颤动而入院或设立家庭病床,另一部分为在因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