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对2014-2016年惠州市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流行规律,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惠州市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病原学监测和流感暴发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惠州市ILI%(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病例总数的百分比)5.41%,2016年ILI%高峰在3-5月。2014-2016年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标本3 234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为16.54%(535/3 234),分离到117株流感病毒,分离率为21.87%(117/535)。2014-2016年不同年份ILI%、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8,P<0.001;χ~2=31.30,P<0.001)。男、女之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549),不同年龄组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6,P<0.001),15~岁组阳性率最高22.51%,0~岁组阳性率最低10.52%。2014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高峰在1-3月及6-7月,以H3N2为优势毒株,2015年核酸阳性率高峰为6-7月,以H3N2为优势毒株,2016年核酸阳性率高峰为3-4月,以新甲型H1N1为优势毒株。2014-2016年惠州市报告流感暴发疫情4起,由H3N2(2起)和新甲型H1N1(2起)引起,主要发生在小学。结论惠州市2014-2016年流感病例高发季节在春夏季,3个监测年度的优势毒株交替变化,高发人群是适龄儿童和青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流感病毒的活动规律,为控制流感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2009~2010年度)惠州市流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惠州市监测哨点医院2009~2010年度合计报告流感样病例22 143例,占就诊病人总数(269 972例)的8.20%。检测985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69例,阳性率为37.46%。阳性者中,甲型H1N1阳性的占46.07%,季节性H3N2型阳性的占30.89%,季节性H1N1型阳性的占3.79%,乙型阳性的占11.65%。本年度报告流感暴发疫情4起,合计发病52例,其中3起是甲型H1N1流感。[结论]2009~2010年度流感处于相对平稳状态,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优势毒株,但也存在季节性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1—2012年惠州市狂犬病暴露人群及狂犬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广东省急性传染病监测信息平台系统》和《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中惠州市的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2012年惠州市狂犬病暴露69666例,年均暴露率为761.71/10万(69666/9145969)。其中男性42085例,女性27581例,男、女性年均暴露率分别为873.75/10万、637.06/10万,男性暴露率高于女性(P〈0.01);以15~44岁人群为主,占39.87%(27773/69666)。全年各个月份均有暴露,以6—8月较多,共占31.33%(21823/69666),呈现夏季高峰现象。全市5个县区均有暴露。犬伤暴露54186例(占77.78%)。2年共报告狂犬病发病23例,病例全部死亡,到犬伤处置门诊处理伤口的2例(占8.70%),注射过狂犬病疫苗的3例(占13.04%),但均未全程注射。结论2011_2012年惠州市狂犬病发病呈散发状态,发病率较平稳,但还应提高犬只兽用狂犬病疫苗免疫率,动物咬伤后,应严格做好伤口处理、疫苗接种和被动免疫制剂注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惠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状况,为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2年惠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状况;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惠州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水平. 结果 2009 ~ 2012年惠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平均ILI就诊百分比(ILI%)为7.88%,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279例.采集鼻咽拭子2 230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219份,阳性率为9.82%,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15~岁组(24.45%),最低的年龄组为0~岁组(3.43%).三次横断面调查共抽取调查对象480人,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人数121人,阳性率为25.21%.三次调查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0%,36.25%和9.38%,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在年龄、性别及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未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之间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76,P<0.05). 结论 惠州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得到有效防控,今后应定期在人群中开展流感病毒抗体监测,以便了解人群对流感流行株的免疫保护和病毒抗原变化,为防控流感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7—2011年惠州市居民伤害死亡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伤害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于医疗机构的病例,使用根本死因编码进行死因构成及顺位分析。结果2007—2011年惠州市居民伤害死亡1414例,占总死亡12.42%,居死因顺位第3位。伤害死亡主要发生在青壮年(占74.05%),是5—44岁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占总死亡27.84%~32.03%)。居民伤害死因顺位前5位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运输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合计占79.92%,其中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39.04%。结论2007—2011年惠州市死于医疗机构病例分析提示,伤害是惠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是危害青壮年人群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政府应根据伤害死亡谱和目标人群制订有效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惠州市2004~2008年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惠州市2004~2008年乙型肝炎的发病趋势及流行规律,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2004~2008年惠州市法定传染病统计年报表和疫情监测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结果 2004~2008年病毒性肝炎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乙肝病例最多,共发生乙型病毒型肝炎14589例,占86%,且发病逐年上升;职业分布以工人、农民和商业服务人员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6.08%;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性别比为2.36:1,25~34岁组为发病高峰,低年龄组儿童发病率最低。结论惠州市乙型肝炎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对高危易感人群进行高覆盖率的乙肝疫苗接种,及对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惠州市博罗县2011年人间布鲁菌氏病(布病)病例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布病病例报告卡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博罗县共报告布病5例(男4例,女1例),发病率为0.5/10万;年龄34~56岁;病例发生在6~9月;职业以牲畜养殖、贩运、销售和屠宰加工为主。5例病例的血清中均分离培养出布氏菌,其中2例病例的菌株为羊种1型布氏菌。结论 2011年博罗县人间布病疫情的发生主要与羊只等牲畜的养殖、贩卖、屠宰加工有关,需加强动物间及人间布病监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综合防治,严防人间布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