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治未病"的概念溯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非一时一人而作,而其中三篇涉及治未病概念,体现了先民对这一思想的重视。明清以来,人类疾病谱向热性病转变,涌现出许多温病大家,在这个时期,叶天士结合时代特点进一步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使之不再局限于患者自身的养生保健层面,而扩展为医者的治疗准则。叶氏"急急透斑为要"即是驱邪务早的体现,他还提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即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既病防变",截断病程[1]。  相似文献   
2.
3.
针对当前可穿戴电子产品对柔性可拉伸纤维基传感元件的需求,探讨导电弹力机织物用于监测人体上肢复杂运动姿态的可行性。为此,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3种不同类型的聚吡咯导电织物(棉/氨斜纹、棉/氨平纹和涤/氨平纹织物),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聚合之后聚吡咯在织物中的分布状态;分别以这3种导电织物为传感元件,制作姿态监测织物传感器,进行上肢运动状态的准静态测试。扫描电镜图显示,聚吡咯不仅吸附在织物表面,且被吸附在织物内部的每一根纤维表面,可反映所制备导电织物作为传感器敏感材料的稳定性。准静态运动的测试结果表明,导电织物拉伸变形时,电阻变化的方向性差异能用于表征人体上肢的不同运动姿态,且表征过程中3种织物的电阻变化无明显差异。随后的棉/氨平纹导电织物弯曲运动实时测试表明,聚吡咯导电织物能够实时呈现人体关节的运动幅度及运动次数。通过观测聚吡咯导电织物的拉伸电阻变化及其方向性差异,可准确反映上肢的弯曲、旋转及其复合运动。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属于病毒性传染病,中医的内经、伤寒、温病学派对其各有其优势,其中以吴又可《温疫论》湿热疫研究对其指导作用最为显著.白腻苔的解读可指导剖析新冠病毒的病性;邪伏膜原说可指导明确新冠肺炎的病位;疫有九传说可指导明晰新冠肺炎的病理转归;"主客交"理论可指导重症新冠肺炎论治;灵活运用达原饮可指导截断新冠肺炎向重症转化.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连朴饮加减方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口周痤疮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工具,获得止嗽散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成分、核心靶点和信号通路。采用Hp菌液灌服法联合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构建Hp阳性口周痤疮小鼠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小鼠口周皮肤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口周皮肤组织中NOD1、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κB蛋白表达。结果:筛选得到连朴饮关键靶点42个,主要涉及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3)、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1)等;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共477个生物过程;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有102条通路。动物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口周皮肤组织中NOD1、TLR4、核因子κ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连朴饮加减方组及中西医结合组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口周皮肤组织中NOD1、TLR4、核因子κ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连朴饮治疗Hp阳性痤疮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LR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