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女性,44岁,2018年10月上旬进食红薯后出现间断下腹部疼痛,始为针刺样,后逐渐加重。2018年10月28日始排暗红色血便,每日1~2次,每次量200 ml左右,不伴腹痛、腹胀等不适,便血持续3 d后自行缓解。2018年11月5日患者再次出现腹痛、停止排气、排便,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经禁食、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后腹痛缓解。既往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0余年,未治疗。无药物过敏史,9年前宫外孕行腹腔镜手术。家族史:母亲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已行永久起搏器治疗。体格检查: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及紧张,未及包块,未闻及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声。血常规检查示白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具有靶向功能下咽鳞状细胞癌Fadu细胞系,EGFR-CART细胞并进行验证,为CART细胞技术在下咽鳞状细胞癌治疗应用临床前基础进行探索。方法 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EGFR-CART细胞及CART-对照细胞,FACS荧光检测CART细胞上EGFR抗体的表达,验证Fadu细胞系及HCT-116细胞系中EGFR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EGFR-CART细胞及CART-对照细胞,感染效率约为67%,二者在细胞亚群的分布上没有明显区别。靶细胞功能验证发现HCT-116中EGFR低表达,Fadu中EGFR高表达,确定HCT-116作为EGFR-CART的非靶细胞,Fadu作为靶细胞。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并验证了具有靶向功能的下咽鳞状细胞癌Fadu细胞系的EGFR-CART细胞,为CART技术在下咽癌治疗中的应用打下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分析日间手术应用于我院消化内科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我院共168例患者采用日间手术行结直肠息肉切除术,238例患者通过普通住院完成结直肠息肉切除,比较两组的疗效、安全性及住院花费等。结果 日间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肠息肉切除手术,2例患者出现便血,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19%(2/168),日间组直径≥1cm的息肉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普通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7)。日间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平均花费较同期普通肠息肉住院患者显著降低。结论 日间手术应用于内镜下直径1cm以上的结直肠息肉切除是安全有效的,能够降低患者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中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患者TPF(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前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R)68的表达水平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的数量,评估其对化疗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蓝光成像放大内镜(blue-laser imaging magnifying endoscope,BLI-ME)下JNET(Japan NBI Expert Team)分型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效力。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2月间入院接受蓝光成像放大精查患者的内镜图片,4位高年资内镜医师对上述病变图片进行JNET分型并预测其病理类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读片的诊断效力。结果入选34例患者的40个病变,包括非肿瘤性病变3个、腺瘤20个、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下浅层癌10个、黏膜下深层癌7个。4位医师诊断准确率为75.00%~87.50%,JNET各型准确率为65.38%~95.89%。分别计算JNET各型的诊断效力,灵敏度为60.71%~91.67%,特异度为84.17%~97.73%,阳性预测值为63.46%~95.89%,阴性预测值为88.51%~99.31%;对于表面结构判断的信心为73.08%~100.00%,表面微血管形态信心80.77%~100.00%,总体分型信心67.31%~100.00%。任意两位医师间契合度Kappa值为0.630~0.887,4位医师总体相关系数为0.880。结论基于蓝光成像放大观察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进行JNET分型具有较好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立论依据】 目前,因自体软骨组织修复力极其有限,故对软骨缺损的治疗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现在的治疗方式多为手术移植治疗,包括自体骨移植,单一软骨组织移植以及高分子材料支架移植,但存在损伤大,细胞存活率低和机体相容性差等不足。对此,体外构建一种克服传统治疗缺点的新的组织工程材料显得极其重要。 【设计思路】 因自体骨移植损伤大,故设计体外构建组织材料;因单一软骨组织移植机体相容性差,故设计构建软骨骨复合组织;因软骨细胞存活率低,故设计构造脱细胞骨软骨纤维支架种植细胞,提供骨、软骨细胞最佳生长微环境。所以,实验设计体外利用异体脱细胞骨软骨纤维支架构建软骨-骨复合组织,再移植到动物体内生长,从而提供一种治疗软骨缺损性疾病的新的组织工程材料。 【实验内容】 (1)分离、纯化与培养兔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2)体外脱细胞处理家兔髌骨股骨侧的骨软骨块构建骨软骨纤维支架,对支架进行力学测试、镜下观察、异体免疫性观测等。(3)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脱细胞支架上,利用支架双层存留细胞外基质的诱导作用在骨和软骨层分别诱导干细胞分化形成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4)将得到的复合组织移植到裸鼠背部皮下,跟踪观测组织直径大小变化、生长状况、组织构成等。(5)构建兔膝关节股骨关节面软骨缺损模型,进行移植手术,持续观测实验对象膝关节活动度及应力性、影像学表现,最后做缺损修补处切片镜下观察对比,分析评估实验构建组织工程材料是否优于传统移植材料。 【材料】 实验动物家兔、裸鼠;30 g/L戊巴比妥钠、胎牛血清、0.35 mmol/L苯甲基磺酰氟、1% TritonX-100等。 【可行性】 实验动物和相关试验方法为常规操作,且已有相关实验基础。 【创新性】 实验设计的骨软骨复合组织克服了传统移植所用单一软骨组织机体相容性低和细胞存活率低的缺点,可以实现从试验台到临床的转化医学概念,为软骨缺损性疾病的移植治疗提供思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特点和诊断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7年至2014年经手术和(或)病理确诊的1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中,良性肿瘤16例,以腺瘤最常见。恶性肿瘤126例,以腺癌最常见。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使其难以早期被诊断,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结论小肠肿瘤大部分为恶性肿瘤,需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警惕性,内镜检查和CT有助于小肠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链霉蛋白酶服用后坐位活动方法对胃镜检查前准备效果的影响。 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经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202例患者,随机分为服用链霉蛋白酶后坐位活动组99例和传统翻身组103例。比较两组患者胃镜下视野清晰度、胃镜操作时间及检查过程中的清洗水量。 结果两组胃镜下视野清晰度、胃镜检查时间及检查过程中的清洗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链霉蛋白酶服用后坐位活动方法简便、易行,胃内粘液清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眼眶肿物的CT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干预是否影响老年额叶胶质瘤患者认知功能。方法前瞻性分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3例老年额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指导患者完成Mo CA、MMSE认知评估量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成对样本t检验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认知功能变化。结果入组患者的Mo CA、MMSE评分与术前相比,在术后1周及术后3月的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术前,高级别胶质瘤组的Mo CA、MMSE评分(15. 33±5. 723)、(20. 444±5. 0028)低于低级别胶质瘤组(21. 58±6. 178)、(25. 167±4. 8245)(P 0. 05)。复发胶质瘤组(13. 14±4. 259)、(19. 000±4. 0415)低于首发胶质瘤组(21. 69±5. 945)、(25. 192±4. 7835)(P 0. 05)。在术后1周,延迟回忆能力较术前下降(P 0. 05)。术后3月,延迟回忆能力较术前及术后1周明显改善,计算力较术后1周改善(P 0. 05)。结论手术治疗后患者总体认知功能未出现恶化。复发和高级别胶质瘤导致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在术后3月,延迟回忆能力及计算力较术前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