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328篇
  免费   57629篇
  国内免费   21553篇
耳鼻咽喉   7708篇
儿科学   8521篇
妇产科学   4799篇
基础医学   30485篇
口腔科学   6128篇
临床医学   60642篇
内科学   81671篇
皮肤病学   10307篇
神经病学   26562篇
特种医学   163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4篇
外科学   67549篇
综合类   55053篇
现状与发展   145篇
一般理论   16篇
预防医学   27625篇
眼科学   10027篇
药学   29488篇
  272篇
中国医学   19208篇
肿瘤学   31849篇
  2024年   1376篇
  2023年   8180篇
  2022年   10348篇
  2021年   16207篇
  2020年   16122篇
  2019年   10204篇
  2018年   15851篇
  2017年   15617篇
  2016年   16167篇
  2015年   20711篇
  2014年   30661篇
  2013年   30459篇
  2012年   27185篇
  2011年   29061篇
  2010年   27147篇
  2009年   27947篇
  2008年   22028篇
  2007年   19816篇
  2006年   21486篇
  2005年   17370篇
  2004年   12337篇
  2003年   10669篇
  2002年   9308篇
  2001年   9725篇
  2000年   8326篇
  1999年   8073篇
  1998年   6687篇
  1997年   6459篇
  1996年   5706篇
  1995年   5398篇
  1994年   3755篇
  1993年   2705篇
  1992年   2733篇
  1991年   2493篇
  1990年   1988篇
  1989年   2010篇
  1988年   1718篇
  1987年   1471篇
  1986年   1413篇
  1985年   1117篇
  1984年   734篇
  1983年   677篇
  1982年   610篇
  1981年   502篇
  1980年   424篇
  1979年   402篇
  1978年   345篇
  1977年   415篇
  1975年   289篇
  1972年   3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对比研究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酯化还原前后的理化特性,并探讨其改善油酸诱导的肝癌HepG2细胞脂质堆积活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EFPA)的均一性和分子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EFPA和酯化还原后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EFPA-R)的单糖组成;采用油酸(OA)处理HepG2细胞诱导建立脂质蓄积模型,不同浓度EFPA与EFPA-R(10、30、100、300 μg·mL-1)分别和OA共同作用于细胞24 h,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存活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蓄积情况,并采用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 EFPA为成分均一的多糖组分,分子量为125.8 kDa,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1.7∶7.4∶1.4∶1.8∶1.0,葡萄糖占比最大,EFPA-R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0.8∶10.6∶2.1∶1.0;在10-300 μg·mL-1范围内,EFPA和EFPA-R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作为给药浓度;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中TC、TG含量显著升高(P < 0.01),细胞内红色脂滴显著增多,与模型组相比,EFPA可显著降低细胞中TC、TG含量(P < 0.01),明显减少细胞内红色脂滴(P < 0.05或P < 0.01),EFPA-R干预后细胞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EFPA可明显改善HepG2细胞脂质堆积情况,且呈现剂量依赖性,而半乳糖醛酸(GalA)的存在可能是其抑制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目的分析细棒、PEEK棒固定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骨(occipital bone,Oc)~颈椎C4节段进行测试,模拟以下手术及固定状态:①完整状态;②损伤状态: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③坚强固定:寰枢椎均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直径3.5 mm钛棒连接;④PEEK棒:直径3.5 mm的PEEK棒连接;⑤细棒:直径2.0 mm钛棒连接。采用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的固定状态下,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5 N·m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的纯力偶矩。采用Optotrak三维运动测量系统连续采集标本运动,分析寰枢椎之间角度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采用直径3.5 mm的钛棒,2.0 mm的细棒以及3.5 mm的PEEK棒固定后,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P<0.05)。直径3.5 mm和2.0 mm的棒固定后的运动范围,在各个方向上无显著性差异。PEEK棒固定的运动范围仅在侧弯方向上大于坚强固定(P=0.005),其他方向无显著性差异。3种固定方式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中性区(P<0.05)。各种固定方式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寰枢关节采用直径2.0 mm的细棒固定,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采用直径3.5 mm的PEEK棒固定,在前屈、后伸、旋转方向上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在侧弯方向上弱于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