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99篇
  免费   4795篇
  国内免费   1439篇
耳鼻咽喉   863篇
儿科学   582篇
妇产科学   485篇
基础医学   2535篇
口腔科学   718篇
临床医学   4314篇
内科学   5550篇
皮肤病学   778篇
神经病学   2248篇
特种医学   12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279篇
综合类   3471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一般理论   10篇
预防医学   2451篇
眼科学   886篇
药学   1984篇
  23篇
中国医学   1267篇
肿瘤学   2670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841篇
  2022年   993篇
  2021年   1335篇
  2020年   1495篇
  2019年   831篇
  2018年   1354篇
  2017年   1207篇
  2016年   1348篇
  2015年   1499篇
  2014年   1858篇
  2013年   2072篇
  2012年   1837篇
  2011年   1830篇
  2010年   1732篇
  2009年   1803篇
  2008年   1544篇
  2007年   1439篇
  2006年   1485篇
  2005年   1207篇
  2004年   939篇
  2003年   889篇
  2002年   795篇
  2001年   681篇
  2000年   626篇
  1999年   590篇
  1998年   513篇
  1997年   483篇
  1996年   491篇
  1995年   476篇
  1994年   321篇
  1993年   211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241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200篇
  1988年   175篇
  1987年   148篇
  1986年   141篇
  1985年   131篇
  1984年   122篇
  1983年   93篇
  1982年   92篇
  1981年   64篇
  1980年   73篇
  1979年   61篇
  1978年   54篇
  1977年   63篇
  1976年   42篇
  1975年   5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细棒、PEEK棒固定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骨(occipital bone,Oc)~颈椎C4节段进行测试,模拟以下手术及固定状态:①完整状态;②损伤状态: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③坚强固定:寰枢椎均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直径3.5 mm钛棒连接;④PEEK棒:直径3.5 mm的PEEK棒连接;⑤细棒:直径2.0 mm钛棒连接。采用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的固定状态下,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5 N·m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的纯力偶矩。采用Optotrak三维运动测量系统连续采集标本运动,分析寰枢椎之间角度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采用直径3.5 mm的钛棒,2.0 mm的细棒以及3.5 mm的PEEK棒固定后,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P<0.05)。直径3.5 mm和2.0 mm的棒固定后的运动范围,在各个方向上无显著性差异。PEEK棒固定的运动范围仅在侧弯方向上大于坚强固定(P=0.005),其他方向无显著性差异。3种固定方式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中性区(P<0.05)。各种固定方式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寰枢关节采用直径2.0 mm的细棒固定,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采用直径3.5 mm的PEEK棒固定,在前屈、后伸、旋转方向上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在侧弯方向上弱于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溶质载体蛋白(SLC)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7(CCR7)与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期NSCLC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分为对照组92例和转移组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根治术切除病灶,通过免疫组化方式检测病灶中SLC7A11及CCR7含量,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LC7A11及CCR7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建立ROC曲线分析两者及其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SLC7A11及CCR7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转移组患者病灶直径、支气管受累及TL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灶直径(OR=49.254,95%CI=11.062~507.604)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LC7A11(OR=8.622)及CCR7(OR=8.709)表达水平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SLC7A11、CCR7及联合诊断对NSCLC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好的检测价值(均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显著高于 SLC7A11及CCR7单独检测(2=7.292,15.125;均P<0.01)。结论 SLC家族的中SLC7A11及其受体CCR7与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Hypertrophic lichen planus (HLP) is a T‐cell‐mediated process typically presenting with hypertrophic or verrucous plaques on the lower limbs.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24‐year‐old woman with a history of HLP since age 3 years presenting with rapid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one lesion into a larg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Subsequent examination revealed progressive, widespread metastatic involvement, and the patient ultimately died from her disease. SCC associated with HLP is rare, wit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vealing fewer than 50 cases. This case highlights the need to be aware of suspicious changes in HLP and to educate patients as to when to be reevalu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