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5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石杉碱甲(1)是从中草药石杉属植物千层塔(Lycopodium serratum Thunb.)中分得的一种高效可逆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临床试验证实它对早老性痴呆症有显著疗效。本文报道N-甲基吡啶酮石杉碱甲类似物2和3的合成。2-甲氧基-5-甲氧羰基-11-亚甲基-5,9-甲撑环辛-7-烯并吡啶(9)在乙腈中用三甲基氯硅烷和碘化钠选择性脱保护以定量的产率得吡啶酮10,再用甲醇钠和碘甲烷甲基化得N-甲基吡啶酮11,11经碱性水解,Curtius重排和氨基的脱保护得N-甲基吡啶酮石杉碱甲类似物2。通过类似的途径从中间体2-甲氧基-5-甲氧羰基-7-甲基-11-酮-5,9-甲撑环辛-7-烯并吡啶(14)合成了类似物3。类似物2和3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均低于天然石杉碱甲。  相似文献   
2.
Functioning of membrane oxygenator "MOCT-122" in pulsed operation of bypass in treadmil tests and during clinical perfusions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the inclusion of the oxygenator into the test line lead to a considerable decrease in parasitic pulsations both of rate and pressure. The pulsatory character of the flow was observed though the transconductance of increase and decrease fronts of the rate (as the result of oxygenator "MOCT-122" installation) demonstrated their satisfactory functioning.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研究哇巴因与地高辛对大鼠心肌钠泵 (Na ,K ATP酶 )亚单位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内源性哇巴因(EO)的生物学效应以及洋地黄类药物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每天给予大鼠注射小剂量哇巴因 (2 0 μg·kg 1·d 1)与地高辛 (32 μg·kg 1·d 1) ,每周测量一次大鼠血压 ;6周后处死动物 ,应用RT PCR技术在mRNA水平探讨大鼠心肌钠泵α1、α2 及α3亚单位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给予大鼠注射哇巴因 6周后血压明显升高 (132 6± 9 0mmHgvs 115 7± 8 2mmHg ,P <0 0 1) ,而地高辛组大鼠血压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哇巴因与地高辛均可导致大鼠心肌钠泵α亚单位基因表达的改变 :两者均可引起钠泵α3亚单位表达增强 ,而对α2 亚单位表达无影响 ;哇巴因组大鼠心肌钠泵α1亚单位表达减弱 ,而地高辛组α1亚单位表达无改变。结论 哇巴因与地高辛可导致不同的钠泵基因表达改变 ,这可能是内源性哇巴因发挥生理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并且可能是哇巴因与地高辛药理及毒理作用 (包括两者对血压的调节 )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5.
6.
胃癌组织中MVD和VEGF表达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7.
8.
9.
胰腺癌组织VEGF和MVD表达与CT灌注成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肿瘤血管生成的一种主要调控因子,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胰腺癌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的测定对于判断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疗效等具有重要作用.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无创伤检查反映胰腺癌的肿瘤血管构成, 在治疗前后提供有价值依据,对胰腺癌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贴壁分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以不同培养条件观察纯化过程中对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试图寻找获得高质量、高活性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条件。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部进行。①SPF级雄性Wistar大鼠18只,贴壁分离培养取12只,根据血清和培养基的不同分为4组:进口血清 DMEM组、进口血清 F12-DMEM组、国产血清 DMEM组、国产血清 F12-DMEM组,3只/组。密度梯度离心培养实验取剩余6只,以分离液的不同分为Ficoll分离液组、Percoll分离液组,3只/组。②骨髓取材:各组大鼠断颈处死后,无菌取双下肢,剔除股骨、胫骨周围肌肉组织,剪去骨干的两端,暴露骨髓腔,穿刺两侧骨端取出骨髓。③贴壁分离法:进口血清 DMEM组、进口血清 F12-DMEM组、国产血清 DMEM组、国产血清 F12-DMEM组大鼠分别采用相应的血清和培养基冲洗骨髓,制备单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5d后首次更换培养液,弃去未贴壁细胞,此后每3~4d换液1次。④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分离液组选用的Ficoll分离液密度为1.077;Percoll分离液组将Percoll分离液与0.1mol/L磷酸盐缓冲液按9∶1比例混匀,密度为1.073。将两组大鼠骨髓置入离心管,离心弃上清,轻轻叠加到相同体积的各自对应分离液上,再次离心收集界面层白色混浊液,采用F12-DMEM培养液重悬细胞,按1×109L-1的密度接种于培养瓶中,培养条件与贴壁分离法相同。⑤指标检测:倒置显微镜下,每天观察贴壁分离、密度梯度离心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胞的生长情况和活体形态特征。进行锥虫蓝排斥试验,蓝染细胞为死亡细胞,在3min内用计数板分别计数活细胞和死细胞,未被蓝染细胞所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即为初步得到细胞活性的数据。两种分离方法均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细胞,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胞数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结果:1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细胞形态观察结果:贴壁分离法:采用进口血清培养的两组细胞形态学上都表现为长梭形,细胞活性较高,且给予F12-DMEM培养基的细胞增殖较快,集落融合较早,传代所需时间短;采用国产血清培养的两组细胞中,给予F12-DMEM培养基可以获得梭形细胞,而给予DMEM培养基后则多为类圆形骨髓样细胞,仅见极少梭形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分离液组和Percoll分离液组均可培养出梭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活性均高,但集落融合、传代所需的时间均较贴壁分离法长。②细胞活性检测结果:贴壁分离法:进口血清 DMEM组、进口血清 F12-DMEM组、国产血清 DMEM组、国产血清 F12-DMEM组的活细胞率分别为98.3%,98.7%,97.1%,97.7%,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54~0.620,P均>0.05)。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分离液组活细胞率与Percoll分离液组相似(96.9%,97.1%,t=1.066,P>0.05)。③第3代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结果:不同培养条件下各组第3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似,在培养1d时,细胞量稍有减少;4d后细胞数均迅速增长;8d进入平台期,细胞增殖减慢。结论:采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只要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均可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但选用进口胎牛血清、F12-DMEM培养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