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在治疗胰头良性和低度恶性病变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5月至2010年3月施行该术式12例患者临床资料.尽量靠近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弧形切除十二指肠内侧胰腺组织,并完整切除钩突,间断严密缝合十二指肠缘残留胰腺组织并以胰后被膜覆盖缝合.为了保留胰内段胆总管,必要时切开胆总管置入探条引导.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胰瘘2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无胰腺假性囊肿及腹腔脓肿形成.术后12例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无术后糖尿病、胆总管狭窄、慢性消化不良发生,1例囊腺癌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胰头良性病变,DPPH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MMP-9,CD44V6及nm23-H1的表达水平,了解HCC中MMP-9,CD44V6与nm23-H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HCC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HCC中MMP-9,CD44V6及nm23-H1的表达. 结果 侵袭转移倾向高危组的35例HCC标本中,MMP-9,CD44V6及nm23-H1表达的强阳性率分别为71.4%(25/35),68.6%(24/35)和25.7%(9/35);侵袭转移倾向低危组的25例HCC标本中,MMP-9,CD44V6及nm23-H1表达的强阳性率分别为40.0%(10/25),36.0%(9/25)和60.0%(15/25);MMP-9及CD44V6的表达与HCC侵袭转移倾向呈正相关性(P<0.01),nm23-H1的表达与HCC的侵袭转移倾向呈负相关性(P<0.01),MMP-9与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性,而MMP-9,CD44V6与nm23-H1的表达呈负相关性. 结论 MMP-9,CD44V6及nm23-H1的表达可能作为HCC预后及转移潜能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可行性、适应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05年12月32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均在胆道镜的配合下完成,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置T管引流27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Ⅰ期缝合5例.2例发生术后胆漏.结论 对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不管是采用T管引流还是Ⅰ期缝合,只要掌握手术方式及适应症,腹腔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二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20例二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行二孔法胆囊切除术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安全可行的、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有效血流量、总胆红素、乙型肝炎、血浆总蛋白等因素对吲哚菁绿排泄试验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对127例患者进行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统计学方法,以15 min吲哚菁绿滞留率(ICGR15)为变量,以肝有效血流量(EHBF)、血浆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乙型肝炎(HBV)为自变量,综合分析多个独立因素对吲哚菁绿排泄试验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结果 回归模型ICGR15=25.469-20.520 EHBF+0.044 TBIL+4.217 HBV;F=70.734,P<0.01;修正R2=0.624,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与肝有效血流量呈负相关,与总胆红素水平以及是否患有乙型肝炎呈负相关。其机制可能是总胆红素与吲哚菁绿竞争性结合载体,与乙肝导致的肝硬化及其肝血流量变化有关,而血浆总蛋白对吲哚菁绿清除试验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胃癌的骨骼肌转移非常少见。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以右肩背部肌肉转移为胃癌初始表现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3岁,因"体检发现脾占位1个月"入院。既往史及个人史无殊。无腹部症状及阳性体征。血细胞计数及生化结果均正常。腹部B超提示:脾脏低回声占位,大小为4.4㎝×3.5㎝。上腹部增强MRI提示:脾门处占位,4.4㎝×4.1㎝,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周围高信号,伴中央低信号,表明中央纤维化、血栓形成及出血。增强MRI提示早期外周结节样强化,伴多个非强化区域,具有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图1至图3)。术前诊断为脾占位,血管瘤首先考虑。  相似文献   
8.
21例脾热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调查了本院1998~2005年间298例施行脾切除术的病例,试对脾切除术后脾热的诊治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肝嗜酸性肉芽肿(HEG)属于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一种,是临床少见疾病。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极易误诊为其他肝脏疾病。2012年9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l例HEG患者,探讨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治疗胰腺远端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施行的17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资料.结果 6例患者未能成功保脾,开腹与腹腔镜手术各3例;11例患者成功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其中6例行开腹手术(1例术中行脾动脉修复,1例行Warshaw法保脾);5例行腹腔镜手术成功保脾(1例中转开腹).保脾成功组中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后发生胰漏各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到3年,均无脾血管栓塞、脾梗死、肿瘤复发.结论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