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SST)对肝纤维化(LF)小鼠肝组织内质网应激(ERS)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小剂量SST干预组和大剂量SST干预组,给予小鼠腹腔内注射25%CCl4橄榄油混合制剂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给予大、小剂量的SST进行干预.取肝组织行天狼猩红和免疫组化染色,对肝组织行...  相似文献   
2.
晚期胃癌的手术治疗,过去多以姑息性手未为主,联合脏器切除的应用,目前尚有不同意见。本文报导18例晚期病例行联合脏器切除术,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生存期延长,为进一步综合治疗创造了条件。指出对晚期病例应分为有根治可能和无根治可能两组,有根治可能者,只要全身情况可耐受较大手术,应积极行根治性联合脏器切除术。并阐述了根据胃部癌肿部位及病变范围,直接侵犯临近器官及淋巴转移情况等几个方面选择具体的手术切除方式,可行胃部分或全胃联合脾胰体尾、横结肠及其系膜、肝不规则切除术等,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选择R_2、R_2~ 或R_3手术;强调远侧胃切除后多采用Roux-y或毕Ⅰ式吻合,全胃切除后行食管一空肠“P”型加空肠输出入“Y”型吻合术。强调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术前应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后常规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防治胰腺切除后并发症。术前,术中,术后化疗宜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3.
盐酸恩丹西酮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呕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是治疗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对此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我科于1997年1月~1999年7月,应用西南合成制药总厂生产的盐酸恩丹西酮针剂治疗化疗中出现的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观察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62例患者共124个化疗周期。其中男性32 例,女性30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56岁。肿瘤类别:直肠癌8例,结肠癌28例,胃癌26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并行根治性手术。62例患者中36例为首次进行化疗,26例为恩丹西酮无效者。1.2化疗方案 所有病例均采用…  相似文献   
4.
报告18年收治471例破伤风患者的治疗情况。强调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使用TAT,彻底清创,合理使用镇静解痉药物和抗生素,针对性的气管切开,并注意重点监护,这样才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过氧化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7(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gamma,PPAR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actorC,VEGF-C)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2005年3月-2009年3月间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6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PAR7和VEGF-CmRNA的表达,同时选取相同患者的胃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结果PPAR7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PAR7的表达与VEGF-C表达无关联性(r=0.135,P:0.414);PPAR7表达与胃癌组织中浸润程度有关(x^2=4.620,P=0.032)、淋巴结转移有关(x^2=15.753,P=0.000)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2=4.610,P=0.032);VEGF-C表达与胃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有关(x^2=4.729,P=0.030)、远处转移有关(x^2=4.064,P=0.044)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x^2=6.300,P=0.012)。结论PPAR7和VEGF-C可能在胃癌新牛淋巴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的表达水平与胃痛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经肛加固吻合口对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08月至2022年05月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Dixon)患者共127例。根据指南,中低位直肠癌为肿瘤下缘距离肛门10 cm以内,根据吻合口加固方式不同分为三组:经肛连续缝合组(n=43);经肛间断缝合组(n=42);对照组(未经肛门缝合组)(n=42)。对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肛周疼痛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肛连续缝合组和经肛间断缝合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流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肛周疼痛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吻合口瘘方面,连续缝合组为4.65%,间断缝合组为4.76%,对照组为16.67%,三组间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P=0.079),但提示经肛缝合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病,术后住院时间,间断缝合组为(8.17±1.52)d,连续缝合组为(8.15±1.69)d,对照组为(12.13±1.57)d,有统计学差异(P=0.035),经肛连续缝合组和经肛间断缝合组间比较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级吻合口瘘对照组例数为3例,多于经肛缝合组1例。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经肛连续吻合口加固和经肛间断吻合口加固能降低术后吻合口瘘,技术操作简单,并缩短住院时间,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胃肠癌根治术后出现腹腔乳糜瘘,是一种较少见的术后并发症,目前国内外文献少见且多为个例报道[1-2],治疗尚未达成共识.自2004年5月-2009年5月,我们治疗胃肠癌根治术后乳糜瘘患者15例,效果满意,临床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疝环充填式与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35例腹股沟疝病人分为疝环充填式组和平片式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早期疼痛,导尿率,体温,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复发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疝环充填式与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总的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价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在腹腔镜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行LLND。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组(观察组,68例)和超声刀组(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及中期生存预后。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长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第1天引流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2天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尿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在腹腔镜直肠癌LLND中的应用可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设计占位性病变侵犯腹腔主要血管的腹腔内复杂手术方案。方法对31例复杂性腹腔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均于术前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依据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结果设计制定符合患者具体病情的个体化手术方案。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准确显示腹腔各种严重病变与腹腔主要血管的复杂关系,31例患者依据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6例患者术中预置腹主动脉阻断带,使用超声乳化吸引刀,确保了不损伤血管。通过实施个体化手术方案,全组各种病变均完整切除,同时无腹腔重要血管的损伤,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准确、高分辨率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方法,对病变侵犯腹腔主要血管的腹腔复杂手术的个体化手术方案设计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