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管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及行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疗法对改善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及行为的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自我管理疗法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糖尿病患者行为评估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行为状态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除偏执和其他因子外,其余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复查时间的掌握、坚持运动锻炼、戒烟、戒酒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自我管理疗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其健康行为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我管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及行为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疗法对改善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及行为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自我管理疗法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糖尿病患者行为评估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行为状态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两组除偏执和其他因子外,其余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复查时间的掌握、坚持运动锻炼、戒烟、戒酒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自我管理疗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其健康行为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患者中心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患者中心疗法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及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干预组进行患者中心疗法干预,干预前后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糖尿病患者行为评估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行为状态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在SCL-90量表各因子上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均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在不良饮食习惯纠正、戒酒、复查时间的掌握及在血糖控制、坚持运动锻炼、戒烟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时服用降精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中心疗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其健康行为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我院于2008年6月开展了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糖尿病技术,已安装胰岛素泵(CSⅡ)者有3000余人次。本研究收集糖尿病患者68例,我们采取不同的方式给予胰岛素,进行控制血糖,比较其血糖控制效果,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3059岁,将其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30  相似文献   
5.
6.
理性情绪疗法对糖尿病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糖尿病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糖尿病患者行为评估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和行为状态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比较,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14d两组患者在坚持运动、纠止不良饮食习惯、血糖控制、戒烟、戒酒、复查时间的掌握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0d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峰持运动、戒酒、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戒烟、复杏时间的掌握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理性情绪疗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其健康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multidisciplinar y diabetes care team,MDCT)的“互联网+”远程管理模式对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 litus,GDM)患者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情况、生活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的14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0例。构建基于MDCT的“互联网+”远程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MDCT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MDCT管理方案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互联网+”的个体化远程管理。干预前及分娩前1周,应用糖尿病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监测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计算血糖达标率,采用36项健康调查简表(Short-Form 36-item,SF-36)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随后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及组间差异。妊娠结束后,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以及患者对干预方法的满意度。结果:截至研究结束时两组各失访7例。两组患者干预后药物、饮食、运动、自我监测、定期复查5个维度的治疗依从性得分及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或P<0.001),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研究组治疗依从性较好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均显著改善(均P<0.001),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对照组干预后血糖达标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对照组干预后在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但研究组的上述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后活力、社会功能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01),但研究组的降低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研究组患者羊水过多、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胎膜早破、早产、巨大儿及新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所接受的干预方法,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GDM患者采用基于MDCT的“互联网+”远程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血糖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同时可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那格列奈分别与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病人中遴选出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和对照组(C),A组给予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B组给予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C组单独给予那格列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BG)等指标进行比较,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3组患者HbA1c、FPG、PBG均有改善,而且A、B两组治疗后各指标下降程度均优于C组(P<0.05),总有效率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1.67%,94.45%vs 83.33%,P<0.05),且B组略高于A组,但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那格列奈分别联合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其疗效均优于单独使用那格列奈,且可减少那格列奈用量,降低不良反应风险,临床可根据情况选择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MDCT)+授权认知护理和时效性激励理论为基础的延伸性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治疗依从性、血糖水平、生活质量以及妊娠结局等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7月—2020年7月医院诊治的120例GDM患者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失访7例,最终对照组纳入60例,观察组纳入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MDCT+授权认知护理和时效性激励理论为基础的延伸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分娩前1周的糖尿病治疗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分娩前1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干预后的血糖达标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分娩前1周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维度的评分。对比两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及干预方法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糖尿病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糖尿病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FBG、2hPBG、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为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运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患者睡眠质量和一般状况进行调查。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PSQI总分为(8.10±4.04)分,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5.9%。2型糖尿病患者PSQI得分高于全国常模。除了"催眠药物使用"这一因子(t=2.00,P=0.06),其余6个因子组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使用胰岛素、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与其睡眠质量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b A1c水平和性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模型中校正R2=0.162(P<0.01),说明这三者可以联合解释PSQI总分变异的16.2%。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较普通人群差,其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有糖尿病病程、Hb A1c水平和性别:糖尿病病程越长、Hb A1c水平越高,其睡眠质量越差,女性患者睡眠质量较差。临床实践中,应该重视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