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椎弓根螺钉应用于胸椎内固定手术,因其固定和矫形方面的独特优势,如今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胸椎解剖和比邻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胸椎置钉方法研究和改进一直是脊柱外科医师研究的重点,从早期的徒手置钉技术、X线影像辅助技术到现在的术中三维CT实时导航技术,极大提高了胸椎置钉准确率。本文就胸椎解剖特点、置入点选择及置入方法和相关的辅助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CT和MRI技术对胸椎椎弓根内侧壁、硬膜囊和脊髓在椎板上投影区与椎板解剖标志点相对位置研究,确定椎弓根钉置入安全区和禁区。方法收集自2009-06—2012-07的56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和54例正常青少年胸椎CT资料,以及31例AIS和30例正常青少年胸椎MRI资料。CT测量椎弓根最狭窄处内侧壁在椎板上的投影点与"原点"的距离(DPO)。MRI测量双侧椎弓根最狭窄处对应的硬膜外间隙(EDS)、硬膜下间隙(SDS)、脊髓外间隙(SES),并对AIS患者顶椎区各间隙凹凸侧进行分组对比。结果 AIS患者与正常人椎体CT轴切面上椎弓根最狭窄处内侧壁投影点与"原点"位置基本重合,二者T_(1~12)椎体DP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人硬膜囊在椎板上投影区(椎弓根钉置入相对禁区)为双侧椎板上原点向内1.43~1.98 mm的区域,脊髓在椎板上的投影区(椎弓根钉置入绝对禁区)为双侧椎板上原点向内4.64~6.35 mm的区域。AIS患者顶椎区硬膜囊略向侧弯凹侧移位,但两侧E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顶椎区凹侧SDS、SES明显小于凸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椎弓根内侧壁在椎板上投影点与椎板标志点位置重合,结合MRI对硬膜囊和脊髓在椎板投影位置的确定,可帮助临床医师在置入椎弓根钉时更好地判断椎弓根、硬膜囊和脊髓的位置,确定椎板上的置钉禁区,避免螺钉置入椎管造成硬膜囊或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中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形态学特点,与其他人种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形态比较,为手术中胸椎安全置钉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56例于我院行术前CT扫描三维重建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右胸弯)患者的资料,男10例,女46例;年龄10~18岁,平均14.8岁.Lenke分型:Ⅰ型28例、Ⅱ型12例、Ⅲ型14例、Ⅳ型2例.术前主胸弯Cobb角平均为55°(36°~90°).测量其胸椎两侧椎弓根在矢状面、冠状面、轴面的置钉长度、椎弓根宽度及角度等形态学指标,总结其变化规律,并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人种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主胸弯顶椎区凹侧椎弓根宽度小于凸侧,椎弓根置钉长度大于凸侧,椎弓根尾倾角度小于凸侧.椎弓根矢状面宽度自头端向尾端逐渐增加,平均值范围为0.68~1.36 cm;轴面椎弓根宽度平均值范围为0.30~0.70 cm.冠状面椎弓根最小径略小于轴面椎弓根宽度,平均值范围为0.28~0.67 cm.结论 与欧美人种相比,中国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弓根宽度较小.顶椎区凹侧置钉难度大、风险高,建议使用直径3.5 mm椎弓根螺钉或采用极外侧置钉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CDA)对颈椎病的中长期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12月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单节段Bryan假体CDA与传统前路颈椎减压融合(ACDF)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所有患者均按统一的纳入、排除标准进入临床研究,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并进行均衡性检验,一组进行CDA手术,另一组进行ACDF手术,术后经1d、3个月、6个月、1年、2年、5年及2012年6月的末次随访。其中CDA组32例、ACDF组35例完成了随访,应用动力位X线片观察置换间隙活动度,采用McAfee异位骨化分级方法评定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情况,在MRI T2加权像上采用Miyaza-ki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评定两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采用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本组病例随访7.2~9.6年,平均8.8年。CDA组假体位置良好,无塌陷或移位发生,末次随访时矢状面假体置换间隙活动度1.20°~8.20°,平均6.35°±1.45°;32例患者中8例(25%)置换间隙发生异位骨化,其中2例(6.25%)置换节段丧失活动度;翻修3例,1例因头侧邻近间隙退变、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2例因头侧跳跃间隙后方骨赘压迫脊髓;末次随访时置换间隙相邻的其他63个节段中22个椎间盘退变分级加重1级,8个加重2级,但无相关临床症状出现。ACDF组融合率100%,翻修3例,2例因头侧邻近间隙退变、存在神经症状;1例因尾侧邻近间隙退变,压迫脊髓;其余67个相邻节段中34个椎间盘退变分级加重1级,15个加重2级,但均无相关临床症状出现。末次随访时CDA组的NDI、颈部VAS及上肢VAS评分分别为16.83±3.12、1.17±0.41及1.96±0.51分,ACDF组分别为17.21±3.53、1.23±0.35及1.86±0.62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ACDF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临床疗效间无显著性差异,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节段术后中长期可以保持一定活动度,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好于ACDF组,可以作为单节段颈椎病的手术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