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骨肉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成骨性恶性肿瘤,约占所有骨肿瘤的20%。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好发于青少年,预后较差。近来研究发现,骨肉瘤的预后与细胞凋亡失衡有关。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由于细胞内环境变化或死亡信号触发以及在基因调控下所引起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保持机体的稳态至关重要,若凋亡调控失衡则可致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辅助化疗加保肢治疗四肢成骨肉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成骨肉瘤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加保肢治疗后进行随访分析.方法 121例经病理诊断为成骨肉瘤患者,根据Enneking分级实施新辅助化疗,化疗药物为氨甲喋磷、顺铂、阿霉素和异环磷酰胺,部分ⅡB期的患者术前实施肿瘤血管栓塞.术后根据肿瘤坏死率选择化疗药物进行进一步化疗.手术方法主要为大段同种骨与关节移植47例,人工肿瘤型假体置换52例.随访采用MSTS保肢评分系统对保肢者进行功能评分.结果 121例患者随访16~101个月,生存76例,总生存率62.8% .大段同种移植骨与关节移植47例,术后3~24个月完成骨愈合,MSTS得分(22.60±4.13)分,优良率76.3% .肿瘤型假体置换52例患者,MSTS得分(24.32±3.85)分,优良率84.6% .结论 新辅助化疗加保肢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成骨肉瘤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及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针对Survivin的ASODN和正义核苷酸(SODN)序列,制备脂质体-寡核苷酸复合物并转染MG-63细胞,分为空脂质体(Lip)组、脂质体介导的SODN(Lip-SODN)组和脂质体介导的ASODN(Lip-ASODN)组。采用免疫细胞染色法检测MG-63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转染48h后的Survivin蛋白水平,MTT法检测转染24、48和72h后MG-63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48h后MG-63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Survivin主要表达于MG-63细胞的胞核。Lip-ASODN组的Survivin蛋白水平均低于Lip-SODN组和Lip组。不同浓度Survivin ASODN对MG-63细胞的增殖抑制程度不同,Lip-ASODN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Lip组,且呈浓度依赖性;而Lip-SODN组的增殖抑制率与Lip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p-ASODN组的凋亡率为(88.47±0.79)%,高于Lip组的(10.01±0.90)%和Lip-SODN组的(4.12±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向Survivin的ASODN可以显著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3岁,未婚.因劳累后感腰背部疼痛行走乏力且呈进行性加重,于2008年2月来我院住院治疗.体格检查见:脊柱无畸形,胸12椎体右侧压痛明显,无明显叩击痛.四肢关节无红肿,双下肢肌张力未见异常,肌力3级,深浅感觉正常.双F肢膝反射、跟腱反射亢进,双侧Hoffmann征、Babinski征、Keming征均阴性.X线胸片显示胸12椎体影模糊.CT平扫示:胸12右侧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图1).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6岁。因右臀部及右侧大腿部疼痛1个月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右臀部包块,CT检查示右髂骨及髂腰肌包块。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以“右髂骨骨破坏”收住入院。检查:心、肺、腹未见异常,右髂骨中段内侧可扪及-3cm×3cm左右肿块,质软,边缘清楚,表面光滑,轻度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骨肉瘤术前化疗后的肿瘤坏死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初诊经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骨肉瘤且经影像学检查排除远处转移的40例患者,术前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阿霉素、顺铂和异环磷酰胺化疗1周期。根据对手术切除肿瘤标本的肿瘤坏死率测定将患者分为两组(肿瘤坏死率≥90%和<90%),分别随访两组患者的术后肺转移率和5年生存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40例骨肉瘤患者中肿瘤坏死率≥90%组为23例,<90%组为17例,两组的术后肺转移率分别为21.7%和70.6%(χ2=11.831,P=0.001),5年生存率分别为78.3%和23.5%(χ2=9.545,P=0.002)。结论肿瘤坏死率测定是评价骨肉瘤术前化疗反应最直接可靠的方法,获肿瘤坏死率≥90%患者的远期转移率和生存时间优于肿瘤坏死率<90%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腰椎神经鞘瘤应用后正中入路实施一期肿瘤切除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1年至2010年我科收治胸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39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41.5岁;发病部位:胸段椎管17例,胸腰段椎管4例,腰段椎管15例,腰骶段椎管3例,均为单发。手术均取后正中切口,切除相应节段的小关节突和椎板,一期切除椎管内外的神经鞘瘤,部分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 39例手术均完整切除肿瘤。随访时间为10~69个月,平均35个月。1例良性神经鞘瘤术后局部复发,1例恶性神经鞘瘤患者术后17个月因复发及肺转移死亡。22例存在感觉障碍的患者术后ASIA感觉评分平均提高1.6分。10例存在运动障碍的患者术后ASIA运动评分提高7例,平均提高2.5分。未行内固定的6例患者中术后有2例发生脊柱失稳。结论 胸腰椎神经鞘瘤切除术中需确保术野足够显露,必要时可切除一侧的横突和肋骨头,为勉强保留神经根而忽略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可能带来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和相应增高的再次手术率。除肿瘤位于中段胸椎管外,术中均应通过确切的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来维持远期的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骨肉瘤是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恶性骨肿瘤,由于骨组织硬度大、渗透性差和生理生化过程的特殊性,抗肿瘤药物在骨组织很难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选择增加药物剂量不仅提高了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也给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带来心理及经济上的压力。实验研究发现了多种途径能使抗肿瘤药物通过自我导向或在外界环境诱导下选择性地与肿瘤组织结合,其中包括通过骨诱导剂(双膦酸盐类)偶联化疗药物、纳米药物载体封装化疗药物以及小分子核糖核酸结合化疗药物等方式。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抗肿瘤药物通过靶向给药系统治疗骨肉瘤的实验成果、理论机制及治疗方向作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15例上肢软组织恶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5例上肢软组织恶性肿瘤,在最大限度保存上肢功能的前提下,以手术治疗,将肿瘤及边缘的正常组织一并切除。对5例诊断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及3例诊断为纤维肉瘤病例于术后给予化疗。结果术后随访最短6个月,最长5年,平均3.5年。其中1例左肘上皮样肉瘤于术后1年因肺部转移而死亡,其余患者无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为80%。局部复发10例,复发率为67%;由于多次复发最终上肢截肢2例,肢体保存率为86%。结论上肢软组织恶性肿瘤治疗主要手段为手术辅以化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