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转移与浸润所出现的相关性输尿管梗阻、肾功能不全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0例盆腔肿瘤转移与浸润所出现的相关性输尿管梗阻、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膀胱镜下逆行放置双J管内引流,观察双J管内引流及肾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本组10例,均经膀胱镜下置入双J管内引流,其中一次性置管成功8例,二次置管成功2例,均引流通畅,肾功能均明显好转。随访期间1例死于转移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无一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膀胱镜下放置双J管内引流,是处理盆腔肿瘤后转移与浸润所出现的相关性输尿管梗阻、肾功能不全较为理想的办法,麻醉方便、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引流可靠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用于输尿管结石排石及缓解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近年来收治的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给予对照组硝苯地平辅助排石,给予观察组坦索罗辛辅助排石,对两组结石排出时间、结石排出率、肾绞痛平均疼痛分值、肾绞痛疼痛缓解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不管是在结石排出时间、结石排出率方面,还是在肾绞痛疼痛缓解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可以促进输尿管结石的排出,提高排石率,缩短排石时间,可以使肾绞痛有效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膀胱肿瘤手术治疗后复发率高,传统的各种膀胱内灌注治疗虽能减少复发,但临床效果仍欠理想,为寻找一种较为理想的减少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治疗药物,我们回顾性总结我院2005年至2010年期间收治的42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采用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尿道分叶式剜除配合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分叶式剜除配合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膀胱...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石漏入腹腔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石漏入腹腔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至2007年12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结石漏入腹腔的临床资料。结果:1200例LC共发生结石漏入腹腔61例,随访1-8年,无腹腔脓肿、窦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LC术中胆囊分破、取出时撕破、血管钳扩开戳孔时刺破胆囊是结石漏入腹腔的主要原因,术中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并将漏入腹腔结石取净是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9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按照病患所选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8)。观察组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的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KRP),对照组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BP),对比2组术后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均成功进行。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在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症状评分(IPS9)、剩余尿量(RUV)等方面均比术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TKFBP术,效果理想.并发症少,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鹿角型肾结石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鹿角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血清应激激素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激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全血白细胞计数(WB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鹿角型肾结石患者接受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尿液BLCA-4及IL-8水平与膀胱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确定其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反应原理分别检测膀胱癌组患者、正常对照组和高危性膀胱癌人群中术前尿液中BLCA-4和IL-8水平,分析研究他们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实验测得BLCA-4水平的Cutoff值为14.0 A/μg.protein,正常对照组尿中BLCA-4含量为2.7±5.8 A /μg.Pro-tein;高危性膀胱癌组BLCA-4含量为9.1±18.7 A /μg.protein,均低于实验的Cut-off值,但高危性膀胱癌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膀胱癌组患者尿中BLCA-4含量为45.3±69.2 A /μg.protei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危性膀胱癌组(P<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术前尿液中IL-8水平在高危性膀胱癌组和膀胱癌组均显著性上升,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1, P<0.001。膀胱癌组患者术前尿液中BLCA-4和IL-8水平均与年龄、性别、肿瘤单发还是多发,初发还是复发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均>0.05),而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和分级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术前尿液BLCA-4及IL-8水平可能成为膀胱癌肿瘤诊断标志物,为临床早期诊断和病理特征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对不同手术方法取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茂名市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92例,采用随机划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方式,观察组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3.48%(43/46),高于对照组的78.26%(36/4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 2%(3/46),低于对照组的26.09%(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应用下对提高结石清除率可发挥重要作用,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89例。结石的大小为9~32mm,平均(19.15±5.6)mm。在B超引导下,采用分步或一期手术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结果手术成功87例,1例由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粘连闭锁导致无法放置双J管内引流而改开放手术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另1例由于穿刺后出血而终止手术待二期手术。经过第二次取石的有2例,手术一次清石率95.5%,术后肉眼血尿为2~3d,2例血尿持久7~14d。手术时间为30~120min,平均(50±12)min。术中无输血,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好、安全性高;且针对直径〉10 mm,特别是〉20 mm的上尿路结石,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