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复合依托咪酯和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诱导对高血压患者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需接受全麻气管插管腔镜手术的高血压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瑞芬太尼4 ng/ml组(R1组)、瑞芬太尼5 ng/ml组(R2组)和瑞芬太尼6 ng/ml组(R3组),每组30例。连接双通道麻醉深度闭环控制注射系统,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2 ng/ml后,快速静注依托咪酯0.15 mg/kg并启动丙泊酚1.5 μg/ml血浆靶控闭环回路。三组均待麻醉深度指数(CSI)达60以下后推注维库溴铵0.1 mg/kg。在气管插管前2 min,分别设定瑞芬太尼靶浓度:R1组4 ng/ml、R2组5 ng/ml、R3组6 ng/ml。三组均于维库溴铵推注3 min后行气管插管,插管完成后将瑞芬太尼靶浓度调至2 ng/ml。比较三组入室时(T0)、意识消失时(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5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三组意识消失时间及T1、T2时间点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及用量。记录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情况。结果 三组意识消失时间以及T1、T2时间点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和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观察时间点内,三组MAP随瑞芬太尼剂量的增大呈下降趋势,三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1组插管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R2组和R3组(P<0.05);R3组血压降低发生率显著高于R1组(P<0.05)。三组血压增高、硝酸甘油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应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复合依托咪酯和三组剂量的瑞芬太尼诱导镇静效果均理想,5 ng/ml瑞芬太尼更适合用于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镇静效果好,血流动力学平稳,插管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4种不同处理方法对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60例年龄65~84岁,ASA 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阻滞下行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5例.患者入室后快速输液预扩容,A组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15 ml·kg-1;B组、C组、D组均输注明胶15ml·kg-1,其中C组于硬膜外腔注入诱导剂量时给予麻黄碱5 mg静滴,D组给予麻黄碱5 mg及阿托品0.2 mg静滴.结果:硬膜外阻滞后A组、B组SBP、DBP和HR明显下降,与麻醉前及同时点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变化程度下降轻于A组.C组和D组麻醉后BP、HR无明显变化(P>0.05).麻醉后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率A组、B组显著高于C、D两组(P<0.05或P<0.01);C组高于D组(P<0.05).结论:明胶预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或小剂量麻黄碱和阿托品均能有效预防硬膜外阻滞引起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尤以明胶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和小剂量阿托品静滴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采用模糊层次评价法对陈家冲4种不同渗沥液处理工艺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选用处理效率、控制参数、运行管理3个方面作为评价层,构建COD处理效率、氨氮处理效率、回收率、食微比(F/M)、吨药剂投加量等16个指标层参数。评价结果表明:处理效率、控制参数、运行管理稳定性等方面各工艺均有优劣,其中MBR-NF-RO-蒸发工艺综合评价最为稳定,BBR+两级Fenton-BAF次之,但具有无浓缩液产生、低碳氮比要求、抗高温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断指再植术后连续臂丛阻滞镇痛对再植指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肌间沟连续臂丛阻滞自控镇痛(PCA)对断指再植指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手术Ⅰ~Ⅱ级经肌间沟进行连续臂丛阻滞麻醉断指再植40例共53指,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留管连接电子镇痛泵作连续臂丛PCA。镇痛配方为芬太尼0.4mg加布比卡因400mg加生理盐水至150ml,术后第3天拔除导管;B组术后按需肌注哌替啶。观察两组镇痛效果评分、再植指的血运状况、血管栓塞率、再植指成活率。结果A组镇痛时间平均为(63.25±0.85)h,镇痛效果全部为Ⅰ~Ⅱ级,手术成功率及再植指成活率100%;B组镇痛效果Ⅰ~Ⅱ级12例占57%,手术成功率及再植指成活率84%。结论经肌间沟连续臂丛阻滞用于断指术后自控镇痛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明显提高了再植指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传统采用全身麻醉,为了降低动脉导管张力,避免手术时动脉导管破裂发生大出血的并发症,常常需要较深麻醉,同时给予扩血管药物行控制性降压,由此可导致术后患者苏醒延迟和血压反弹及硝普钠毒性反应等问题。为了克服传统全麻的缺陷,我院2000-2004年6月改用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复合全麻施行PDA手术12例,术中及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格  蒙月萍  谭冠先 《广西医学》2004,26(2):238-239
分娩疼痛刺激常使产妇痛苦不安 ,休息不好 ,进而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 ,最终可对分娩过程和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甚至可造成产妇身心创伤。本研究采用低浓度布比卡因加小剂量阿片类镇痛药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病人硬膜外持续镇痛 ,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对泌乳和肠蠕动的影响 ,并与术后按需肌注哌替啶进行比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ASA ~ 级择期或急症孕足月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 2 0 0例 ,年龄 2 3~ 35岁 ,随机分为硬膜外持续镇痛组 (A组 )和术后按需肌注哌替啶组 (B组 ) ,每组 10 0例。术前 30 m in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并留置尿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共同负荷联合麻黄碱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将60例足月高龄产妇(35~44岁)随机分为共同负荷联合麻黄碱组(A组)和单纯共同负荷组(B组),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A组产妇在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前以6ml/kg快速复方林格溶液输入,在硬膜外腔注入试验量局麻药后以6%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溶液(HES130/0.4)500ml加入8mg麻黄碱快速输入(25~30min输完)。B组输液和A组相同,胶体中未加入麻黄碱。分别记录产妇麻醉前和硬膜外腔注入首次量后5min、10min、15min、20min、25min和30minSBP和HR的变化;记录产妇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发生率;检测两组胎儿出生后即时脐动、静脉血气分析及新生儿出生后1min及5minApgar的评分。结果 A组产妇硬膜外麻醉后各时点SBP无显著改变(P>0.05);B组产妇T3、T4时点SBP显著降低(P<0.01),A组产妇SBP在T2、T3、T4时点显著高于B组(P<0.01)。A组产妇麻醉后T2、T3、T4时点HR显著增快(P<0.05);并显著快于B组(P<0.05)。B组HR各时点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胎儿脐动脉血pH、PCO2、PO2和B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和麻醉给药同时以适量液体负荷联合小剂量麻黄碱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后低血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兰化科技》更名为《石化技术与应用》以后的一些具体办刊方法。通过采取期刊定位、拓宽稿源,提高期刊质量、转变发行方式及开展广告经营业务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正>基于适宜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势和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湖北省道地药材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囿于多重保护制度并存的局面和保护意识上的盲区,湖北省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保护仍存在不足。建议积极修订《湖北中医药条例》,形成以商标法为主的法律保护体系,增强各主体的保护意识,并构建"协会+专合社+基地+地标+互联网"的产业链条,为湖北省道地药材保护与发展保护助力。1道地药材与地理标志1.1概念  相似文献   
10.
小儿手术的顺利进行有赖于麻醉的选择及应用,单纯的一种麻醉方式往往难以满足手术需要及不利小儿术后恢复。本研究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异丙酚麻醉和以氯胺酮为主静脉麻醉在小儿手术中应用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