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经直肠超声表现。方法 对52例晚期宫颈癌放疗后发生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行经直肠超声检查,其中7例已行横结肠造瘘(造瘘组),45例未行横结肠造瘘术(非造瘘组),采用二维灰阶超声观察并记录可探及范围内直肠肠壁厚度和层次、溃疡及直肠阴道瘘等情况;能量多普勒观察肠壁血流,并根据Limberg标准进行分级。分析肠壁厚度与血供分级的相关性;比较造瘘组与非造瘘组患者病变肠壁厚度、血流情况。结果 52例患者病变肠壁平均厚度(7.88±2.05)mm,肠壁血供Ⅲ~Ⅳ级35例(35/52,67.31%);肠壁厚度与血供分级存在相关性(rs=0.48,P<0.01);造瘘组与非造瘘组患者肠壁厚度、血供分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经直肠超声特征性表现为病变肠管壁弥漫性增厚、血流信号增多。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代直肠切除吻合口重建手术可成功恢复多数直肠吻合失败及肿瘤局部复发患者的肠道连续性,避免患者永久性肠造口。然而该手术难度大、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方式及入路的选择在降低手术难度、确保手术安全性及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总结单中心8年间行腹腔镜与经肛腔镜辅助双镜联合代直肠切除吻合重建的手术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2015年10月—2023年8月51例行代直肠切除吻合重建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24例行经肛腔镜辅助双镜联合代直肠切除吻合口重建术(双镜联合组),27例行腹腔镜代直肠切除吻合重建术(腹腔镜组)。分析全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并比较双镜联合组与腹腔镜组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5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代直肠切除吻合口重建手术。消化道重建吻合方式包括Bacon手术30例、Dixon手术5例、Parks手术15例、括约肌间切除术1例。51例患者中,拖出切除二期结肠肛管吻合30例、拖出切除单吻合5例、拖出切除双吻合3例、一期手工吻合13例。其中,术前已有肠造口患者42例、术后行新增预防性肠造口6例、术后未...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手术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75例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病人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病人的预后。结果 总体生存时间为18.6(11.7~25.6)个月。完全性切除、不完全性切除及减状手术(单纯造口或短路手术)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8.2、10.4和10.4个月。与减状手术相比,完全性切除病人有明显生存获益(P<0.001),而不完全性切除病人则无生存获益(P=0.524)。多因素分析示,腹膜癌指数(PCI)<20、完全性切除及单纯性腹膜转移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不完全性切除与减状手术病人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2%和0,术后30 d病死率分别为7.4%和0。结论 接受完全性切除手术的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病人的预后较好;与减状手术相比,不完全性切除并不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诊疗技术的发展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各种保肛手术的广泛应用减少了永久性造口的比例,这使得患者术后的肠道功能与生活质量成为新的热点问题。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25%~9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道功能异常,表现为便急、便频、排空障碍和大便失禁等,这一系列症候群被称之为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严重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该疾病目前在国内尚未得到足够的认识,亦未建立起规范的防治体系或诊治指南。本文就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理论基础、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进行梳理,以期为直肠癌术后肠道功能的改善与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