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钱军  黄帅豪 《现代预防医学》2014,(18):3391-3394,3400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对脊髓背横断导致脊髓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小鼠下胸段脊髓背横断机械损伤模型诱导脊髓损伤,并根据处理情况分为4组:假手术组、损伤模型组、假手术+FK506组和损伤模型+FK506组,其中假手术+FK506组和损伤模型+FK506组于术后给予2 mg/kg FK506腹腔注射,1次/d,连续2周,其余两组均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BMS开场运动测试和横梁跑动实验分别检测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和运动协调能力;辐射热痛觉阈值检测检测对伤害刺激的反应速率;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脊髓的损伤面积;特异性荧光探针DHE染色观察病变局部脊髓的超氧阴离子水平;ELISA法检测病变局部脊髓的MDA、TNF-α水平和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病变局部脊髓的Lingo-1、GAP-43、Bcl-2及Bax水平。结果相比于假手术组,损伤模型组的BMS主要评分、次级评分、横梁跑动得分、病变局部脊髓的SOD活性、GAP-43和Bcl-2水平均降低,后爪回缩时间、病变局部脊髓的损伤面积、超氧阴离子、MDA和TNF-α水平及Lingo-1和Bax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K506处理可改善脊髓背横断导致病变局部脊髓的以上异常症状,但仍与假手术组有差异;FK506处理对假手术组的以上指标均无影响。结论 FK506可改善脊髓背横断导致病变局部脊髓的损伤,降低炎症指标水平及氧化应激,可能与其抑制Lingo-1表达及降低凋亡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椎板间入路经皮完全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椎板间入路的完全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应用经椎板间入路完全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资料。病人术前均符合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记录术前、术后3d、3个月和6个月腿痛VAS和腰椎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6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无任何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65min;平均住院时间4d,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例k;病人手术后2个月复发,其他59例病人腿痛VAS和腰椎JOA评分术后3d、3个月、6个月各个随访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个月与6个月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板间入路完全内镜手术治疗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自然发生率,探讨采取干预措施抗凝以预防VTE的必要性;结合文献,分析VTE的发生与手术方式、体位、时间等关系,指导临床改进相关环节.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接受脊柱手术患者168例,术前进行血常规、凝血指标及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术后复查双下肢静脉彩超.随访时间3个月.如果彩超怀疑深静脉血栓(DVT),行下肢静脉造影确诊;如果高度怀疑肺栓塞(PE)形成,行肺血管造影确诊.统计患者资料及VTE例数.通过SPSS 11.0软件,利用x2检验、Mann-Whitney检验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中确诊VTE1例,无PE病例.脊柱手术后VTE自然发生率为0.60%.尝试分析VTE阳性组与阴性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部位、入路、失血量、卧床时间等方面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但由于VTE阳性例数少,随机性大,未能进行分析.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类似,显示脊柱手术围手术期不采用抗凝措施下,VTE自然发生率较低;脊柱手术后对于无VTE症状以及不存在VTE危险因素的患者不需要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血管造影检查以及常规抗凝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与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via Wiltse approach,W-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多裂肌损伤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2月于我院接受经椎间孔减压融合手术的4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UBE-TLIF组(n=25)和W-TLIF组(n=23)。UBE-TLIF组男性9例,女性16例,年龄62.1±12.7岁;W-TLIF组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58.7±14.3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术前和术后1天、3个月、6个月、1年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与帕瑞昔布钠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手术区域镇痛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接受单节段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为术后氟比洛芬酯100 mg镇痛,B组为术后帕瑞昔布钠40 mg镇痛,C组为术后生理盐水对照组。记录术后2、6、12、24、48、72 h的疼痛VAS评分、术后追加盐酸曲马多用量和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组术后各时间点镇痛效果显著优于C组(P<0.05);C组术后追加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显著多于A、B组(P<0.05);术后2 h,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术后6、12、24 h,A组与B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 h A组VA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C组不良反应例数显著少于A、B组(P>0.05), A、B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帕瑞昔布钠均能减轻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以氟比洛芬酯起效更快,而帕瑞昔布钠长期镇痛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1例寰椎左侧骨赘导致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猎人弓综合征, bow hunter’s syndrome, BHS)的临床病例, 进一步分析BHS的流行病学特征、诊疗方式及其临床结局。方法对上述提到的1例BHS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和临床结局进行描述。检索1978至2021年的文献, 将所涉及的B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每例入选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病因、发病部位、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及临床结局等资料。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项研究。结果报告1例因寰椎左侧骨赘导致左侧椎动脉旋转性闭塞的患者, 三维CT重建显示寰椎左侧骨赘压迫椎动脉;动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左侧椎动脉V2段远端轻度狭窄, 向左侧转头时该部分椎动脉受到卡压导致血流中断, 头部恢复中立位后血流通畅。因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法缓解, 采用后路寰椎骨赘切除术+椎动脉减压术, 术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短期随访结果良好。筛选出的87篇文献及报告的1例患者共126例BHS患者纳入研究。发病中位年龄55岁(43.5岁, 65.0岁), 高发年龄51~60岁;男女比例为1.9∶1。126例患者中有65例患者椎动脉闭塞或者狭窄...  相似文献   
7.
背景: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渐渐成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金标准。 目的:通过与标准切口对比,评价精确定位法改良小切口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势。 方法:股骨转子间骨折接受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的患者99例,其中采用改良后小切口方法的患者41例,采用标准切口的5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内固定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内固定后Harris评分。 结果与结论:采用改良切口组患者内固定中出血量较标准切口组少50.9%,切口长度短44%,平均置入内固定时间明显短于标准切口组(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随访末期Harris评分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采用改良小切口具有切口更小,创伤更小,操作时间短及出血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几年来国内各大医院广泛采用Coflex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并通过随访治疗后椎间孔高度的变化及内固定后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来探讨椎间孔撑开高度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 方法:行Coflex植入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随访患者的椎间孔的高度、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记录患者内固定治疗前、治疗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ODI及目测类比评分值。 结果与结论:内固定治疗后患者的椎间隙前缘高度、椎间隙后缘高度及椎间孔高度较内固定前均有明显的增高,治疗后1周内复查的X射线平片显示椎间孔及椎间隙高度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各高度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平均内固定后26.4个月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较内固定前的高度仍具有显著差异。根据ODI功能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即可见患者功能明显改善,在内固定后1年左右进一步改善,腰椎功能恢复效果达到最佳,末次随访时ODI评分值与内固定后1年随访值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Coflex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可取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其治疗的效果主要来自于术中对硬膜及神经根的减压,而Coflex对椎间孔高度的恢复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会逐渐丢失。  相似文献   
9.
1 病历摘要 女性患者,46岁,因"间歇发热1个月,伴颈痛、左上肢乏力半个月"于2012年3月29日入住我科。患者入院前1个月开始出现发热,体温多于傍晚及夜间升高,最高达39.3°C。在当地医院给予对症处理后发热症状缓解;亦可自行退热,热退后伴有全身大汗。入院前半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持续性胀痛,左侧为主,伴活动不利;随后出现左前臂桡侧手掌拇指、示指、中指麻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O型臂X线机与C型臂X线机引导经皮置钉在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0年9月30日于我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