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引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在器官移植免疫中起着重要的免疫抑制作用。Treg分为胸腺自然发育的自然调节T细胞(natural Treg,nTreg)和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经诱导产生的诱导调节T细胞(induced Treg,iTreg)。这两种Treg都可对免疫活动起抑制作用,但二者作用不完全一致。nTreg主要负责内源性抗原耐受[1-2],而iTreg主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几种最近用于解决精神分裂症的异质性问题和亚型的测量方法。苯丙胺模型及其对妄想型与非妄型精神分裂症的预测价值苯丙胺中毒性精神病通常是妄想性质的,仅有极少数表现为其他类型的精神分裂症,这意味着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可能与其他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中医认为,NAFLD可归属“肥气”“积聚”“癥瘕”等范畴,脾失健运是NAFLD的核心病机,以运脾化积法干预NAFLD可取得良好疗效。该文通过整理近10年有关运脾化积法治疗NAFLD的临床研究及其疗效机制的实验研究,发现运脾化积法治疗NAFLD可通过采用复方制剂内服及针推理疗外治取效,其疗效机制具有多功效、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该文献综述可为中医临床诊疗NAFLD提供思路,为运脾化积法防治NAFLD的药物研发、机制探索等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黄尚 《健康生活》2010,(10):28-28
各种美食的烹饪离不开厨房,但厨房里也可能危机四伏。前不久专家就列出了十个厨房里的“健康杀手”。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11岁,因发现左侧睾丸增大3个月余于2016年7月20日以"左侧睾丸占位"收治入院。查体:左侧睾丸增大,可触及大小约10cm×6cm×4cm包块,质硬,边界清,无压痛。术前检查:血甲胎蛋白(AFP)、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B)、癌胚抗原(CEA)及乳酸脱氢酶(LDH)均阴性。盆腔增强CT检查示(图1):左侧阴囊区见团状等低混杂密度灶,大小约63mm×68mm,  相似文献   
6.
中药的毒副作用根源于中药的毒性,对药性有毒无毒的探讨,不仅可以丰富中药药性理论,同时对中药合理应用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单中心超声引导下12+x针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比较不同穿刺途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完成的407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资料,经直肠前列腺穿刺290例(经直肠组),经会阴前列腺穿刺117例(经会阴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12+x针法,前列腺影像学正常者行系统穿刺,影像学异常者行系统+靶向穿刺。比较两组前列腺癌(PCa)的检出率及并发症差异,分析两组按PSA、影像学分层PCa检出率的差异,比较靶向穿刺与系统穿刺癌检出率的差异,分析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检出情况。结果:(1)PCa总检出率为44.0%(179/407),经直肠组与经会阴组PCa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8%(130/290)vs.41.9%(49/117),P>0.05]。其中,PSA≤4 ng/mL、4 ng/mL20 ng/mL各水平分层中,两组PCa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前列腺影像学异常者的PCa检出率均高于影像学正常者(P<0.05)。影像学异常者中,经直肠组与经会阴组PCa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前列腺影像学异常者总的PCa检出率为57.5%(111/193),靶向穿刺PCa检出率为42.0%(81/193),系统穿刺为47.7%(92/19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靶向穿刺单针阳性率比系统穿刺更高(P<0.01)。同一途径下的靶向穿刺与系统穿刺PCa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分别比较靶向穿刺、系统穿刺的PCa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所有患者中,经直肠途径csPCa检出率为36.9%(107/290),经会阴途径csPCa检出率为40.2%(47/11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穿刺与系统穿刺在csPCa的检出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PCa在诊断出的PCa患者中的占比,经会阴途径占比高于经直肠途径[95.9%(47/49)vs.82.3%(107/130),P<0.05]。(4)经直肠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经会阴组[39.3%(114/290)vs.20.5%(24/117),P<0.01]。经直肠组发热、血便发生率比经会阴组更高,分别为[10.3%(30/290)vs.3.4%(4/117),P<0.05]、[14.1%(41/290)vs.1.7%(2/117),P<0.01],两组在血尿、下尿路症状、尿潴留、迷走反射发生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12+x针前列腺穿刺活检PCa检出率较好,影像学异常者靶向穿刺与系统穿刺PCa、csPCa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靶向穿刺单针阳性率较高。经直肠途径与经会阴途径在PCa、csPCa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会阴途径并发症更少。在诊断出的PCa中,经会阴途径可检出更多的csPCa。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研究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LPL)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在≥2.5 cm肾盂结石处理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1~2016年肾盂结石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为肾盂结石≥2.5 cm.分为2组,其中采用LPL手术32例(LPL组);采用PCNL手术32例(PCNL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患者基本参数和结石大小等.同时比较两组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估计失血量、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镇痛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早期和晚期并发症等.比较研究两种手术方式对肾盂结石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之间在患者基本参数和结石大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1).LPL和PCNL手术时间分别为117±23.12、l18.16±25.45min(P>0.01)、估计失血量分别为63±11.25、122±27.78mL(P<0.01)、输血率分别为0%和6.2%(P<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5±1.34、4.8±2.2 d(P>0.01)、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3.1%和87.5%(P>0.01)、术后镇痛时间分别为1.7±0.5、1.9±0.6 d(P>0.01)、术中并发症分别为6.2%和25.0%(P<0.01)、术后早期并发症分别为25.0和34.4%(P>0.01)、术后晚期并发症分别为9.4%和12.5%(P>0.01).结论 PCNL是肾盂结石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法,但对腹腔镜熟练的外科医师,LPL对部分肾盂结石的处理是一种可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mpMRI)图像引导下,认知融合及影像融合的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术及传统系统性穿刺活检术对前列腺癌检出能力的对比。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1日~2019年3月31日我院mpMRI提示前列腺癌的初次穿刺活检患者,按照所行的靶向穿刺方法分为认知融合组(COG组)及影像融合组(FUS组),两组分别行认知融合靶向穿刺(COG-TB)及影像融合靶向穿刺(FUS-TB)后,再行常规系统性穿刺活检(TRUS-SB)。对比两组组内与组间靶向穿刺及系统性穿刺的结果。对于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P)的患者,以根治标本作为金标准与两组穿刺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OG组纳入78例患者,FUS组纳入24例患者,比较COG组、FUS组的靶向穿刺及系统性穿刺发现,COG组COG-TB vs.COG组TRUS-SB vs.FUS组FUS-TB vs.FUS组TRUS-SB的前列腺癌检出率(60.3%vs.61.5%vs.58.3%vs.62.5%,P=0.99),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检出率(55.1%vs.55.1%vs.58.3%vs.58.3%,P=0.97)、Gleason评分[(7.8±1.1) vs.(7.6±0.8) vs.(7.7±1.1) vs.(7.6±1.0),P=0.93]及ISUP分级[(3.5±1.2) vs.(3.4±1.3) vs.(3.5±1.0) vs.(3.3±1.3),P=0.9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根治标本作为金标准,COG组COG-TB vs.TRUS-SB vs.RP的Gleason评分[(7.5±1.0) vs.(7.4±1.0) vs.(7.6±1.2),P=0.73]及ISUP分级[(3.1±1.1) vs.(3.1±1.3) vs.(3.4±1.4),P=0.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US组FUS-TB vs.TRUS-SB vs.RP的Gleason评分[(7.6±0.8) vs.(7.6±1.0) vs.(7.6±0.9),P=0.98]及ISUP分级[(3.5±1.0) vs.(3.4±1.2) vs.(3.6±0.9),P=0.92]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前列腺初次穿刺活检患者中,认知融合、影像融合及常规系统性穿刺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以根治标本作为金标准,靶向融合未明显低估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及ISUP分级。mpMRI影像引导下的靶向穿刺是临床有效、可行的穿刺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