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尿流式细胞学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流式细胞学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肾移植受者的116份尿样本进行尿流式细胞学分析,并将急性排斥组和肾功能稳定组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尿淋巴细胞总数以及HLA-DR^ 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多,与肾功能稳定组比较,P<0.01,CD8^ 细胞亦增多(P<0.05),而CD3^ ,CD4^ ,CD19^ 细胞数变化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上,HLA-DR阳性样本和淋巴细胞数阳性样本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95.2%,90.5%,和92.6%,87.4%,结论:尿流式细胞学分析可反映移植肾内的免疫状态,尿淋巴细胞数的显著增多和尿HLA-DR^ 淋巴细胞增多可以作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AFP IgG F(ab′)_2片段与聚苯乙烯空白胶乳致敏成胶乳试剂,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和无需特殊器材的AFP胶乳凝集试验。用该法检测了6249份血清标本,并与对流电泳(CIE)、间接血凝(RPHA)和放射免疫法(RIA)作了比较。结果显示胶乳法敏感性及特异性较理想,试剂稳定期在一年以上,适于常规应用和人群肝癌的普查。  相似文献   
3.
尿和脑脊液蛋白定量测定,是临床检验中最常用的项目之一,对肾脏和脑、神经系统疾患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国外大多采用比浊法和各种染料结合比色法,后者方法优劣仍在探索中。国内各实验室用于尿蛋白定量测定的方法较多,主要有艾氏蛋白计法、低铁氰化钾沉淀法、磺基水杨酸液比浊法(下称SS法)、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液比浊法(下称SS-S法)和三氯醋酸比浊法(下称TCA法)等。脑脊液则  相似文献   
4.
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抗双链DNA抗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在肾移植早期免疫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流式细胞技术对37例肾脏移植患者的105份尿样本进行尿淋巴细胞表型分析,测定CD3、CD4、CD8、CD19、CD25、HLA-DR阳性细胞百分率,其结果在急性排斥反应组和肾功能稳定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与肾功能稳定组比较,急性排斥反应组尿淋巴细胞表达HLA-DR数增多非常显著(P<0.01),CD8和CD25细胞增多显著(P<0.05),而CD3、CD4、CD19细胞数变化不显著(P>0.05)。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上,HLA-DR阳性样本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86.96%和90.24%,CD8和CD25阳性标本的阴性预测值分别达86.79%和85.71%。结论:尿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可间接反映出移植肾内的免疫状态,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方法,适用于肾移植早期的免疫监测。  相似文献   
6.
尿细胞学检查对急性排斥反应诊断是一种有效而又无创的方法 ,但结果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流式细胞术 (FCM)可克服这一缺点。本研究探讨FCM进行尿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在肾移植早期免疫监测的应用价值。一、材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 :37例肾功能正常的肾脏移植术后病人 ,年龄 2 1~ 5 9岁 ,平均年龄 36岁 ,排除泌尿系感染和前列腺增生。病人术后第 3、4周每周收集尿样本 2次 ,第 5周起每周收集 1次 ,9例急性排斥反应者 (以病理结果与临床相结合为诊断标准 )每日收集 1次至排斥得以控制。共收集 10 5份尿样本 ,其中 2 3份为急性排斥期间收得 ,…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分子诊断(附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的分子诊断方法。方法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从2名患者外周血提取白细胞总RNA,进行反转录后,用PCR方法分四段扩增ALD基因编码区。纯化PCR产物,并对其进行序列测定。查出突变位点后,对患者家系成员的基因组DNA进行PCR-限制性酶切分析。结果 患者A的ALD基因第280位密码子发生CGC→CTC改变,使原来编码的精氨酸被亮氨酸取代(R280L突变);患者B的ALD基因第508位密码子发生了CCC→CTC改变,使正常的脯氨酸被亮氨酸替换(P508L突变)。两个突变通过酶切分析和家系调查得到进一步确证。结论 建立了ALD的分子诊断技术,并在中国人ALD患者发现了两个新的ALD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8.
批量渗滤免疫斑点结合法筛选杂交瘤培养上清徐兵,黄俏佳,朱忠勇(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实验科,福州350001)杂交瘤培养上清中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的筛选需简捷、特异、敏感的方法。我们在抽滤免疫斑点结合法基础上(单克隆抗体通讯1995;1(l]):...  相似文献   
9.
人类凝血因子Ⅺ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一直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对Ⅺ因子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基因结构、它在现代凝血机制中的作用,Ⅺ因子缺乏导致的疾病及已发现的Ⅺ因子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黄俏佳  兰风华  朱忠勇  董荔红 《医学争鸣》2007,28(21):1940-1943
目的:确定MEKK3分子中介导IL-1信号途径的关键性氨基酸.方法:对哺乳动物MEKK3活性环526位点的丝氨酸进行人工诱变后,用瞬时转染的方法分别将526A基因单独及与TRAF6基因同时导入GES-1细胞中;用免疫印迹、NF-κB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及免疫沉淀实验检测了526A突变体的表达水平、对IL-1及TRAF6介导的NF-κB基因的表达及MEKK3与TRAF6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通过与野生型MEKK3的对比,观察到526A不但阻断了IL-1及TRAF6介导的依赖于MEKK3的NF-κB基因的激活,同时阻断了TRAF6与MEKK3的相互作用.结论:526位点的丝氨酸在MEKK3介导的IL-1信号途径中起关键性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