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小儿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包括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ELISA法轮状病毒检测,分析所有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患儿病原菌检出率。结果100例患儿标本中共检出病原微生物40株(40.0%),其中轮状病毒8株(8.0%)、志贺菌4株(4.0%)、大肠埃希菌25株(25.0%),沙门菌3株(3.0%);1~2岁患儿常见病原微生物总检出率显著高于0.4~1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株病原菌感染患儿中,女患儿19例(47.5%),男患儿21例(52.5%),不同性别患儿常见病原微生物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腹泻中不同年龄患儿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与患儿性别无关,小儿急性腹泻大肠埃希菌为小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因此,治疗时应注意患儿年龄差异,并分析病原微生物分布规律和感染类型,以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分离自新疆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和变异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2年1至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乌鲁木齐总医院住院患者样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20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8种A类β-内酰胺酶基因,4种β类β-内酰胺酶基因,2种C类β-内酰胺酶基因,5种D类β-内酰胺酶基因,并检测常用抗菌药物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 本组2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同时携带了blaTEM、blaADC、blaOXA-2群、blaOXA-23群、blaOXA-51群等5种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一株blaADC基因经测序后证明为blaADC新的变异型.20株菌株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耐药,仅50%的菌株对阿米卡星敏感.结论 blaOXA-23和blaOXA-51是导致本组菌株对头孢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blaADC检出新的变异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组分离自新疆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患者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20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2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外排泵蛋白AdeB编码基因adeB。结果:本组2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等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armA 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以及adeB外排泵基因,阳性基因共分为6种阳性模式。主要的阳性模式为(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armA+adeB)六种基因阳性11株,占55%;(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adeB)五种基因阳性4株,占20%;未检出ant(2")-Ⅰ及rmtB基因。结论:产修饰酶和产靶位甲基化酶以及AdeABC外排泵系统是导致本组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